邵阳概况邵阳市,史称“宝庆”,资江与邵水交汇穿城而过,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古城。市现辖8县1市3区,即邵阳市区(大祥区、双清区、北塔区)和邵东县、新邵县、邵阳县、隆回县、洞口县、新宁县、绥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及代管一县级市--武冈市人口面积:人口760万,为湖南之最;,居全省第三,其中市区面积为411平方公里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即有先民栖息屯居。春秋末期楚国大夫白善在此筑城,称白公城,属楚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邵阳属长沙郡,东汉末属零陵郡。三国初属蜀,后入吴。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26年),分零陵北部为昭陵郡,郡治设今邵阳市。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司马炎平定东吴,为避其父司马昭之讳,改昭陵为邵陵。,移郡治于资江北岸。唐代设邵州,与邵阳县在今城区同城而治。宋崇宁五年(1106),分邵州西部置武冈军。南宋理宗赵均作太子时,曾被封为邵州防御使。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理宗登极,用年号命名曾领防御使的封地,升邵州为宝庆府,宝庆之名始于此。元代设宝庆、武冈2府。明初设宝庆、武冈2府,后降武冈为州。中华民国2年(1913年),废宝庆府,设宝庆县,境内各县隶湘江道;民国11年直隶于省。民国17年,宝庆县复名邵阳县。民国26年,在邵阳县城设置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设置湖南省邵阳区督察专员公署;同时建立邵阳市,隶邵阳县。11月,邵阳区督察专员公署更名为行政专员公署。翌年7月,邵阳市升格为县级市。1955年4月,邵阳区行政专员公署更名为邵阳专员公署。1968年2月,邵阳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邵阳专区改称邵阳地区。1977年7月,邵阳市升格为省辖市,仍由中共邵阳地委、地区革委会代管;10月,分邵阳地区东北部置涟源地区。1980年元月,邵阳市由省直隶。1986年元月,国务院批准撤销邵阳地区建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1994年3月,撤销武冈县建制,设置武冈市,武冈市由邵阳市代管。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全市共辖8县1市3区。全市有199个乡镇,80个乡级镇,5819个行政村。全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25人,较全省平均密度高出38人。中、东部人口稠密,西南部山区人口稀疏。邵阳又是湖南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辖市,除汉族外,繁衍生息着苗、瑶、回、侗、土家、壮、仫佬、满、布依、拉枯、黎、彝、白等39个少数民族,,%。建有1个苗族自治县(城步苗族自治县),25个民族乡。邵阳境内山环水复,风光秀美,景色宜人,旅游资源丰富。有被誉为“山水甲桂林”的丹霞地貌崀山风景名胜区;有八十里南山的江南草原风光;有全国七十二佛地之一的武冈云山武冈城南,云山投地而起,,属雪峰山余脉。东西绵延数十里,毗连着武冈、新宁、城步三县疆界。云山之名,据清初新化人邓显鹤游云山后著文:“每晨起,坐院中,见脚底白烟一线,蓬蓬出石际,老僧日:‘云起矣’,已而蓊然满山谷。乃叹云山之名不虚也。”可见云山是以云缭雾绕的特异景色而享其名。云山极富神奇色彩,《道书》载为中国第69福地。相传原有72峰,l峰飞往靖州,即靖县城外之飞山。据《湖南考古略》载:“卢生、侯生,(秦)始皇道入海求神仙茶,不获,居云山”。《重建云山梵刹碑记》也有“昔卢、侯二生,避秦炼丹于此”的记载。香炉峰
邵阳概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