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经典,细读经典一一和研究生谈读书.doc多读经典,细读经典一一和研究生谈读书叶朗人文学科研究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读书。我国大学文科研究生的读书量大大低于国外大学研究生的读书量。现在我们有一部分毕业生的文化素质和学术水平比起过去来有所降低,读书少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希望诸位在攻读博士学位或硕士学位的三年屮,要加大自己的读书量,要用更多的时间来读书。一旦你走出学校,走上工作岗位,你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读书了。下血我就读书的方法问题,谈三点想法,供你们参考。一、 多读经典著作和大师的著作我当学生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向我们强调要多读经典著作,多读大师的著作,现在我也要向你们强调这一点。我想这也是许可以列为读书的第一条原则。每个学科都有若干经典著作,这些经典著作都是每个时代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毎个学科都有一批大师,这些大师的著作也充满了智亂我们读这些经典著作和大师的著作,就是为了吸收他们的智慧,使H己更快地成长起来,使白己更快地成熟起来。俄HI9tft纪哲学家、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有一•本小说《怎么办》,在当时影响很大,因为小说屮写了几位那个时代的新的人物,其屮最杰的一位名叫拉赫美托夫。这位拉赫美托夫读书有一个习惯,就是只读经典著作,例如文学就读果戈理,物理学就读牛顿。他说,其他一些著作,我只要翻一下,就知道它们是果戈理的模仿,或是牛顿的模仿,有的是很拙劣的模仿。正因为他读的经典著作,所以在同样的时间里,他的收获比别人大,他的进步比别人快。多读经典著作,多读大师的著作,经常接触经典,经常聆听大师,可以把自己的品味提上去。一个人如果老读三四流的著作,就会被那些著作把自己框住,自己的情趣、格调、眼光、追求等等也会慢慢降低。这也是一种熏陶,一种潜移默化。大家部读过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我记得过去的屮学语文课木屮有这篇小说。小说女主人公为了参加婚礼,向人借了一条项链,结果项链丢了,她得赔人家。项链很贵。为了挣钱,她去给人洙衣服,什么话都干。生活坏境变了,接触的人也变了,人的性情也整个变了。过去很文雅的一个人变得可以站在大街上两手叉着腰大声骂人。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就是环境的影响,环境的熏陶。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都极大。一个人读的书也构成一种精神——文化环境,它也会很深地影响一个人的文化气质和文化品格。二、 细读经典著作和大师的著作对经典著作和大师的著作要精读。我为《书摘》杂志写过一篇《精读儿木书》的短文,就是提侣精读经典著作。我在文章屮说:“精读,用古人的话说就是'熟读玩味',也就是放慢速度,反复咀嚼,读懂,读通,读透。”我又说:“一个人要提高文化修养,打下做人、做学问的根底,必须精读几本书。”精读,换一种说法,就是细读。多年来我一直感到,我们对于一些前辈大师的著作往往读得很粗心。例如对朱光潜先生的著作,很多人只注意其中关于美的木质问题的论述,其他的都忽略了。其实朱先生的著作内容极为丰富,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我们都忽略了。所以1992年在纪念朱光潜、宗白华诞辰一百周年的学术讨论会上,我提出我们皿该细读朱光潜、细读宗白华,后来在《张岱年全集》和《汤用彤全集》的出版廉谈会上,我又提出我们应该细读张岱年、细读汤用彤。细读这些前辈大师的著作,可以读出许多新的东西,可以读出许多对我们今天仍然很有启发的东西。当然,要精读一木经典著作或一木前辈大师的著作,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有时要花很大
多读经典,细读经典一一和研究生谈读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