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铜矿床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doc浅谈铜矿床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摘要]变钠质中基性火山杂岩一细碧一角斑岩是铜矿区东带铜矿床的成矿基础,在经历了长期的构造变质变形作用后,它形成了两类最具工业开采价值的铜矿床,矿床的形成与火山喷发活动和后期构造作用关系密切,成矿作用多期次特征明显。[关键词]火山岩铜矿床矿床成因找矿[中图分类号]卩611[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3)-7-100-2该铜矿区区域构造位于北东侧-右江盆岭区的裂陷杷I,以断裂为界将矿区划分为东西2个矿带,西矿带位于哀牢山地体东缘,东矿带夹持于断裂(矿带西界)与阿龙古断裂(矿带东界)之间的裂陷杷i内。矿区主要出露浅变质的细碧-角斑岩、镁质碳酸盐岩、砂泥质碎屑岩及深变质的片麻岩、变粒岩、混合岩等,并在局部有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侵人。区内矿产丰富,以铜铁为主,局部伴生有金矿。东矿带内重要的铜矿赋存层位为一套变钠质的中基性火山杂岩-一细碧角斑岩系。1主要矿床类型该矿区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矿床类型主要有两种,其形成和产出与区内火山朵岩密切相关。变钠质的屮基性火山朵岩一细碧角斑岩系是东矿带铜矿床的成矿母岩和容矿岩石,它固有的含矿性控制着区内铜矿床的空间展布和规模大小,为铜矿床的形成和定位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物质基础和保证。-角斑岩有关的似层状铜矿床产于中基性火山杂岩体中上部,主要为III号矿群部分,呈层状、似层状带状分布,总体产状与岩带分布近一致,断续分布长约ISkiTIo矿体围岩为强烈青磐岩化的屮基性火山朵岩,以浸染状、细脉斑块浸染状矿石为主,矿石矿物较简单,主要为磁铁矿、黄铜矿、斑铜矿和少量黄铁矿,脉石矿物以绿泥石、绿帘石及方解石为主,次为绢云母、石英等。已控制有11个单矿体,%〜%,含铁10%〜15%。2与次火山岩有关的脉状富铜矿床主要分布于辉长辉绿岩中及其与上部屮基性火山杂岩的接触带附近,为区内II号矿群部分,呈脉状、似层状产出,总体产状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断续分布长约5km,单矿体多有倾斜延伸大于走向延长的趋势。矿体受构造控制明显,围岩主要为绿泥石化的辉长辉绿岩,以块状及斑块状矿石为主,矿石品位较富,矿石矿物成分简单,主要由黄铜矿、斑铜矿及少量磁铁矿组成,脉石矿物常见石英,方解石及少量绿泥石。已控制单矿体12个,%,%〜%,-6--,伴随多期次构造运动,裂陷槽内岩浆活动十分强烈,表现出间隙式喷发的特点,形成巨厚层的火山喷发沉积和熔岩岩浆喷溢堆积,组成较为明显的两大火山作用旋回,并伴生有铜铁矿床形成。,以玄武岩、细碧-角斑岩、火山碎屑岩为主,均有不同程度的变质。主要常见矿物为钠长石30%〜60%,石英5%〜20%,辉石10%〜30%,绿泥石1%〜70%,绿帘石1%〜25%,阳起石1%〜5%,角闪石3%〜40%,电气石1%〜30%,云母,方解石,白云石等。副矿物常见钛铁矿1%〜8%,最高达35%,普遍已郴石化,仅可见少量残余;磁铁矿1%〜5%,最高达30%,可见被包含于黄铜矿中;磷灰石、金红石,为局部可见;石榴石,局部偶见;金属硫化物主要为黄铜矿、斑铜矿和黄铁矿。1
浅谈铜矿床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