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功能检查法及其临床意义1编辑版ppt头昏、眩晕和头晕的鉴别1、头昏头脑昏昏沉沉不清醒感,由神经官能症或/和全身其它疾病等引起。2、眩晕自身和/外物按一定方向旋转、起伏、翻滚、飘移感(运动性幻觉),由半规管神经系统功能受损所致。3、头晕自身摇晃及行立不稳感,由视觉、深感觉、小脑和耳石系统等病变引起。2编辑版ppt头晕的病因鉴别1、眼性头晕由视力障碍、眼肌麻痹等眼部疾病引起。2、深感觉性头晕由深感觉障碍引起。3、小脑性由小脑系统疾病引起。4、耳石性由内耳迷路耳石系统病变引起。3编辑版ppt内耳迷路的解剖右侧内耳膜迷路图内耳或迷路的构造可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二者呈套管状和互不相通。管内均充满淋巴液。在胎儿时膜迷路为一膜囊,向前发育成耳蜗(发生最迟,司听觉);向后发育成三个半规管(发生居中,司角加、减速运动中的动态平衡);中间部分发育成前庭的椭圆囊和球囊(发生最早,司直线加、减速运动和静态中的平衡)4编辑版ppt内耳迷路的解剖右侧内耳膜迷路图两个囊之间有椭圆囊球囊管相连。椭圆囊位于前庭的后上外方,较大呈椭圆形,其后上壁与其后的半规管相通。球囊位于椭圆囊的前下内侧,较小呈球形,通过联合小管与其前方的蜗管相连。5编辑版ppt耳石系统的解剖一、外周部分(囊斑):囊斑为耳石系统的外周感受器1、椭圆囊斑,从椭圆囊前外侧底部内壁向上隆起的小肉芽。由支柱细胞和神经细胞纤毛组成,左右各一。其顶端有一胶状膜,膜表面散有碳酸或磷酸钙盐晶体(耳石),二者合称为耳石膜,它与颅底平行和平置于神经细胞纤毛之上。6编辑版ppt耳石系统的解剖2、球囊斑由体和角2部分组成,其结构与椭圆囊相同,左右各一。球囊体斑系从球囊内壁内侧向外隆起,球囊角斑系从球囊前壁内侧向后隆起。耳石膜分别悬挂在其神经纤毛末端的矢状面和额面上,相互垂直,且均与颅底垂直。1、椭圆囊,2、球囊体,3、球囊角7编辑版ppt二、传导部分:由耳石膜位移产生的神经冲动沿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及其各自相应的传导束与小脑、脑干内的眼动和自主神经核,以及大脑和脊髓前柱等发生广泛联系,引起各自相应的神经反射活动。三、中枢部分:大脑接受来自耳石各方面的神经冲动,经大脑皮质分析综合后调节眼球、头、颈、躯干和四肢各肌群的肌张力,协调机体在静态以及头位、体位改变运动中的平衡功能和自主神经功能。耳石系统的解剖8编辑版ppt一、神经冲动的形成耳石的适宜刺激是静态中的重力作用,以及头颈或/和躯干在空间的直线匀速、加或减速运动。耳石膜比其周围的淋巴液为重,当头或躯干运动时引起耳石膜位移或静态中的重力作用,压迫或牵引膜下的神经纤毛而产生神经冲动。耳石系统的生理9编辑版ppt耳石系统的生理依照Quix学说:1、对椭圆囊耳石最大刺激时的头位为前倾30°,此时耳石所受压力最大和刺激最大,引起头颈、躯干及四肢的屈肌张力增高,头颈、躯干前屈,膝肘关节屈曲;后仰头105°时,耳石牵引力最大但刺激最小,头颈、躯干及四肢伸肌张力增高,头颈、躯干和膝肘关节伸直。两侧椭圆囊位于同一水平平面上,其作用是协同的。10编辑版ppt
耳石功能检查法及其临床意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