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师职称评定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最新消息旧有的职称制度发展到今天,沉疴已愈积愈深,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指标分配不公。如城乡差别大,行政领导和教师竞争不平等,甚至还有暗箱操作—根据关系任意指定、买卖指标的现象发生。二是导致教师之间恶性竞争。为争指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惜撕破脸皮,争个你死我活,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师之间的团结、和谐,激化了矛盾,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三是评聘过程的腐败丛生。教师为评职称弄虚作假,荣誉证书、论文发表、教研教改成果等都成了造假者的天堂,而在评审过程中不唯能、不唯绩,靠找关系、送礼金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从而使评职称成了有关部门、个人借机敛财的捷径。如此等等,其实都是职称改革应当首先要关注的问题。再说媒体关注频率极高的“中小学教师怎么评‘教授的问题。如改革制度称对参评者要求“倾斜一线教师”、“倾斜乡村教师”,但是怎么倾斜?是把指标从原来的1%提高到2%,还是城乡教师、教师领导一律平等?新的评价标准称要更“重教学能力”,将“降低论文作用”,但是教学能力如何评价,是否又会引发新一轮的应试教育高潮?至于评价方法多样化,其实最关键的还在于怎样杜绝腐败现象的滋生问题。而这些问题到底如何通过改革来解决无疑都非常令人期待。新的职称制度已经呼之欲出,我们真心希望其不再仅仅是一个吸引公众眼球的喙头,不再是隔靴搔痒,避实就虚。希望其真如媒体所披露的一样,能够真正做到规范评价程序,提高职称评价的公正力和公信力;能够推进城乡之间、各个学段之间师资的均衡配置;能够真正促进中小学教师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如此,将是我们当代教师之幸,当代中国教育之幸。 据了解,我国现行的以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是1986年建立的。按照国家规定,中学教师职称最高等级为副高级,小学教师职称最高等级仅为中级,影响了很多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以及国民整体素质教育的高度。 一、旧有的职称设置: 中学系列主要分为:中学高级、中学中级(一级)、中学初级(二级、三级)与中专系列对应的:高级讲师、讲师、助教(中学高级教师、中专高级讲师相当于大学副教授级;助教,相当于中学的二级教师。)小学系列主要分为:小学特级教师(小高高)、小学高级、小学一级、小学二级、小学三级。 二、新规定下的职称设置如下: 这次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职称设置从正高级职称到员级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 申报条件 凡申报评审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学理论;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完成本职工作,成绩显著;遵纪守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能够坚持正常工作,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资历标准 (二)高级教师。 ,能有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比较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教书育人成果比较突出; 、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经验丰富,教学业绩显著,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 3
2016年教师职称评定-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最新消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