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梦︼汤显祖.《红楼梦》:“显祖之诞生,先于英国莎士比亚十四年,后莎氏之逝世一年而卒。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一奇也。”(《中国近世戏曲史》)陈瘦竹:“366年以前,世界文坛上两颗巨星先后陨落,一个是我国的汤显祖,一个是英国的莎士比亚。但是他们的作品到今天还放射出光芒。”(《在纪念汤显祖逝世366周年学术会上的报告——异曲同工》)袁行霈:“这两位戏剧大师在16世纪与17世纪之交的东西方剧坛上,都作出了泽惠人类的卓越贡献。”(《中国文学史》)田汉:“杜丽如何朱丽叶,情深真已到梅根。何当丽句锁池馆,不让莎翁在故村。”一、汤显祖与《牡丹亭》汤显祖,明代伟大戏剧家。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卒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一、汤显祖与《牡丹亭》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玉茗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牡丹亭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一、汤显祖与《牡丹亭》书初出时,文人学士,案头无不置一本。家喻户诵,几令《西厢》减价。闺人必有石榴新样,即无不用一书为夹袋者,剪样之余,即无不愿看《牡丹亭》者。《牡丹亭》唱彻秋闺,惹多少好儿女拼为他伤心到死。.一、汤显祖与《牡丹亭》俞二娘秀慧能文词,未有所适,酷嗜《牡丹亭》传奇,蝇头细字,批注其侧,幽思苦韵,有痛于本词者,十七惋愤而终。画烛摇金阁,珍珠泣绣窗。如何伤此曲,偏只在娄江?商小玲每演至《寻梦》、《闹殇》诸出,真若身其事者,缠绵凄婉,横波之目,常搁泪痕也。一日,复演《寻梦》,唱至“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得梅根相见,盈盈界面”,随声倚地。春香上,视之,已气绝矣。冯小青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二、《牡丹亭》的背景、主题与情节(一)创作背景《牡丹亭》是以晚明社会为背景:一个兼具保守与进步两种社会思潮的特殊时代。存天理,灭人欲革尽人欲,复尽天理百姓日用即道尧舜与途人一圣人与凡人一满街都是圣人人人君子保守:进步: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人必自私肯定人欲.(二)思想主题一生疏脱,然幼得于明德师。如明德先生者,时在吾心眼中矣。制欲非体仁“至情”“至情”理论1、宏观上:世界是有情的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世总为情人生而有情万物之情,、程度上: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惊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