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与低碳城市球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世界上许多国家均出台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行动计划。《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2007年12月在巴厘岛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3步提出了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25%~40%的目标。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的目标。2007年中国化国家方案》、《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中国科技专项行动》,这充分体现了我国面所进行的低碳建设努力。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的战略重点和全民教育重要方向。观与构建和谐社会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的决定》中,中共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十六大报告的基础上提出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指导思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只有不断构建社也才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和目标的真正实现。用和谐促发展,用发展促和谐。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构想;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自此,城乡统筹的思路逐渐形成,这一思路也体现在此后发布的七个中央一号文一号文件是体现城乡统筹战略最突出的文件。文件指出,要“夯实打牢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协调推进工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会的根本要求”,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新世纪以来的七个一号文件,尽管每年的主题不同,但都贯穿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此为起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总里,占山东全省面积的六分之一,总人口约985万人。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不仅关系到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也关系到环渤海和的保护。依据《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时代京沪高速铁路德州东站开工建设,这标志着京沪高速铁路德州东站正式开工建设。界上技术标准最高、建设规模最大、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它的建设,对于促进南北交流、经济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东站的建成将极大缩短德州与北京和长三角经济区的距离,对推动鲁西北,乃至整个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德州更直接地融入环渤海经济圈、接受“长三角”辐射,集聚发展要素、参与区域要的推动作用,德州由此也将迎来促进经济腾飞的“高铁时代”。首批十个低碳中国贡献城市之一,曾获得“中国太阳城”、“国家火炬计划德州新能源产业基地”、“生产业基地”和“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等称号。调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演进,德州提出争取用五年时间培植两个千亿级产业集能源之都和生物产业基地,同时加快推进太阳能在建筑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引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努力国领先、世界知名的低碳城市。的建设和环渤海区域一体化,德州将承接更多极的辐射,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这将使其现代服务功能大也将随之扩大。市南部生态片区是德州做大做精中心城区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改善城市生河下游北岸,山东省西北部。北与,西与河北省衡水市毗连,西南与济南市相连,东与滨州市相临。、华东两大经济区连结带、环渤海洲以及“大京九”经济开发带的交、交通优势十分明显。作为中国北和济南都市圈的西北门户城市,德中将承担越来越重要的分工职能和东、华北重要的交通枢纽,京沪、德石、济邯,5条国道、14条省道在境内纵横交错。京福,济聊、青银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从德州到济小时,到天津海港也只用两小时。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0元,::。从产业结构变化看,德州持续稳步下降,第二产业比重逐年增长,第三产业比重稳中有从“一二三”较均衡发展逐步调整为“二三一”产业发展格局。已形成粮棉、瓜菜、畜牧、林果、水产、花卉六大主导产业,是品基地。已形成纺织、机械、电子、化工、建材、食品等八大门类为主的建材、地毯、玻璃钢和太阳能热水器等已发展成为全
山东德州南部生态片区概念性规划设计思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