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叶集选外国文学名著丛书观者藏书 20090502 万叶集选李芒译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编辑委员会编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北京观者藏书 20090502 (京)新登字002号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万叶集选:日本古代诗歌集/李芒选译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10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 ISBN 7-02-002378-9 Ⅰ. 万…Ⅱ. 李…Ⅲ. 诗歌-总集-日本-古代Ⅳ.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96)第21545号《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以及有关专家组成编辑委员会,主持选题计划的制定和书稿的编审事宜,并由上述两个出版社担任具体编辑出版工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00705北京朝内大街166号) 北京市人民文学印刷厂印刷新华书店发行字数262千字开本850×1168毫米1/ 1998年10月北京第一版 1998年10月北京第1次印刷印数1-3000 20090502 观者藏书 20090502 1 译本序?万叶集?是日本第一部和歌总集,由著名歌人大伴家持编成于奈良时代(710-794)大约七五九年(唐肃宗乾元2年为 758年)以后。这个总集共收载各类和歌四千五百一十六首,分编为二十卷。据有文字记载,最早的和歌初见于史书?古事记?(712)和?日本书纪?(720)中的大约二百首歌谣,一般称为?记纪歌谣?。这之前,虽有?柿本人麻吕歌集?(709)和山上忆良的歌集?类聚歌林?(733)等,俱已散轶,只有少数歌作辑录于?万叶集?。万叶,即万世、万代之意,?万叶集?谓此歌集可贻于万世。这是根据汉籍的解释。此外,在日本也有解为“万种言叶”,言叶本是日本语言,喻辞汇之多,即辞林之意。和歌,则是针对当时流行于日本的“汉诗”(中国古诗)一词,所取日本诗歌之意,即日本之歌,也称倭歌,或简称为“歌”。因此,在日本古代如称诗,即为汉诗,作者为诗人;称歌,即为和歌,作者为歌人(后来的俳句作者,则为俳人)。一般不能混淆。集中各种歌体,主要以五音句或七音句交错成章,最后以七音双句煞尾。“短歌”(附在长歌后面,亦称“反歌”)限定为五句: 五、七、五、七、七,长歌句数没有定限,以五、七句式反复吟咏,最后以重叠二个七音结束。这种长歌,在原书的前半,载录较多, 后半,逐渐减少,及至公元九○五年继?万叶集?之后成书的?古今和歌集?只载录长歌五首,一二○五年以后编就的?新古今和观者藏书 20090502 2 歌集?,就终于不见踪影了。和歌格律的形成,经过?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载录的?记纪歌谣?,到达五十年左右以后编成的?万叶集?(万叶和歌),走过了从不定型趋向定型的道路。然而,不管定型与否,五、七句式(尽管有多字少字的情况)可算是日本韵律的一个基本规律, 后世的许多诗歌民谣也都大致不离此宗。?万叶集?中最早的作品,是仁德天皇的皇后磐姬思念天皇的四首短歌。日本学者认为,这组歌同下面介绍的?万叶集?第一时期的不少作品,都属于传诵之作,为数并不太多。因此,一般都把舒明天皇即位(625)或大化革新(645)以后的作品视为?万叶集?的真正起步期。日本学者认为,综观?万叶集?,大致是在参考古代歌集的基础上编成的和歌总集。即便其精选的程度还不能算是很高,但未沉潜于主观的精神境界,而是密切联系生活,表现了历史的激荡的时代面貌。日本学者一般将?万叶集?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舒明皇朝(629-641)中期,到发生“壬申之乱”(672)的大约四十年间。代表性歌人有舒明天皇、天臹天皇、额田王和有间皇子等皇族,其中尤以女性歌人额田王为优秀,她关于春山万花之艳与秋山千叶之彩的评判长歌(1-16)尤为后世称颂。这一时期的艺术特点是从口诵和歌、民谣和集体的古代歌谣逐步向具有个性的创作方面发展,从歌体上看如前所述, 基本上从不定型走向定型。歌风以朴素为主,感情的表现真挚率直,可谓“万叶歌风”的发生期。第二个时期,从壬申之乱的胜利者天武天皇登基(672)到迁都奈良的七一○年。代表性歌人有天武、持统两天皇、大伯皇女、大津皇子、志贵皇子、柿本人麻吕和高市黑人等。其中,大伯观者藏书 20090502 3 皇女和大津皇子这两个异父同母姊弟相爱,皇子因谋反罪而被处死的遭遇等,使他们的作品波澜起伏,具有哀切动人的魅力。当然,这时期?万叶集?中的最大歌人乃是柿本人麻吕。柿本人麻吕生卒年不详。只知他是天臹天皇(662-686在位)至文武天皇(697-707在位)时期的歌人。起初以舍人(天皇身边的杂役)入宫,后来也做过地方官,为六位以下的低级官吏。其作歌最盛时期为持统(687-696在位)、文武两朝,以修辞绚丽,技巧高超,格调庄重雄伟,歌风沉郁浑厚见长,被赞为歌圣。他吟咏
万叶集选:日本古代诗歌集.李芒译注.人文版.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