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中国),是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地区,产生了最早的文字、科学知识等,在奴隶制基础上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堪称世界文化之摇篮。在古巴比伦,出于生产活动及生活的需要,促使人们观察与研究自然现象,从而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在科学上最杰出的成就就是天文学和数学;古埃及人通过观察天体,丈量土地、建筑等发展数学、建筑学等;古印度和古中国在科学方面也有很大发展。古希腊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主要的文化亮点之一,西方2000年前的自然科学就是从古希腊兴起的。古希腊科学家综合了古埃及收集到的医学、几何学以及古巴比伦得到的天文学等方面的事实,在历史上第一次进行了哲学思考,并为科学引入了“方法论”要素,从此科学知识与方法就构成了科学的两大组成部分然而,无论是四大文明古国还是古希腊,都谈不上有“物理学”。当时人们主要采取的方法是观察和思辨(即逻辑推理的雏形),还不可能自觉地、系统地运用实验方法,也不可能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数学形式进行科学的概括,使之成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但这一阶段仍是物理学形成和发展的先导和渊源。是物理学发展的孕育和萌芽时期。第一章中国古代物理学的萌芽§§12物理学知识的积累力学二热学三光学四电磁学五声学六天文学在中国,自夏、商、西周起,随着手工技术的发展,物理知识开始积累。春秋战国时期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中国古代物理学开始形成;秦汉时期,形成一个发展高峰;宋元时期达到鼎盛。至此,在西方近代科学诞生之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居世界领先地位。明末至清初以后,科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方,这一时期,西方物理知识开始向中国输入§。阴阳的最初涵义是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又给它赋予了一定的意义,把自然界和社会上切对立的现象抽象为阴阳,用阴阳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用来解释天文气象、四季变化、万物兴衰等自然现象。如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以及夭地、男女、昼夜、君臣、夫妻等阳代表积极、进取、刚强、上升、温热、明亮、雄性、太阳等阳性和具有这些特征的事物阴代表消极、退让、柔弱、下降、寒冷、晦暗、雌性月亮等阴性和具有这些特征的事物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认为: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固有规律。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阴和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另一方面,体现于事物的无限可分性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被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阴阳有序、整体和谐”是世间的最佳状态,也是事物稳定的基本保证。白纸称为无极,画上一个圆圈,称为无极生太极(宇宙),中间一条曲线分成黑白两个部分,称为太极生两仪,中间的曲线表示了阴阳的相互运动和相互转化。黑白两个半球中各有一个与之颜色相反的小圆圈,称为阴阳子,表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周易》以阴阳的范畴为基础,说明天地变化及各种现象:“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意思是:宇宙的的本原是“太极’(物质的原始状态),太极生出天地(阴阳),天地生出四时(春、夏、秋、冬)再生出“八卦’(天、地、山、泽、水、火、风、雷)八卦则是其形式化和符号化为阴,—为阳,分别称作“阴爻’和“阳爻’,阴爻和阳爻的组合构成四象太阴少阳少阴太F日四象和阴阳的组合再生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周易》是以阴(阴爻、阳(阳爻—)为基本单位而形成的一种对事物的理论性把握。阴与阳二单位的不同组合形成八卦,将八卦中之任意两卦叠合即形成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共组成384爻。八卦的卦、爻、位之间,有复杂的关系,64的卦象变化和爻数就更加复杂,它反映了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在易学中,事物的性质即由阴与阳所占整体成份之多少及阴阳空间相对位置关系所决定。《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周代人伯阳父将地震成因归于“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2,五行思想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或元素。“水日润下,
中国古代物理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