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保湿类化妆品
第一节保湿化妆品的作用机制
皮肤保湿的生理学基础
(一)表皮层:
利于保湿的是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1)颗粒层:由较扁平细胞构成,可防止水分渗透。
(2)透明层:含有角质蛋白和磷脂类物质,可防止
水分及电解质渗透。只分布于掌趾部,脸部没有!
(3)角质层:充满了角蛋白纤维,非水溶性硬蛋白。
可阻止体液外渗。角蛋白吸水能力很强。角质层细
胞一般脂肪含量7%,水分15-25%,水分低于10%,
则可见皮肤裂纹甚至鳞片。所含自然保湿因子是最
重要的保湿成分。
(二)真皮
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含有胶原纤维、网状纤
维、弹力纤维。
纤维间基质主要含非硫酸盐酸性黏多糖,如透
明质酸。透明质酸可以吸收其1000倍的水,是重
要的保湿成分。
人体皮肤的含水量是体重的18-20%,皮肤内
75%的水在真皮内。真皮内含水量下降,则皮肤
干燥、无光泽、弹性低、皱纹多。
(三)皮下组织
皮脂腺分泌的皮脂与水分乳化可形成油脂膜,
使皮肤平滑、光泽,防止水分蒸发。由于手掌、足
跖和手指、足趾的屈面没有皮脂腺,所以经常出现
皮肤干裂现象。
小汗腺分泌汗液可起保湿作用,调节体温,排
出代谢物。
部分水分未到表皮时,变成蒸汽,再从表皮逸
出,为表皮不自觉失水,即经皮水分流失。
化妆品的保湿机制
1、皮肤表面的封闭作用
化妆品中的封包剂(如凡士林)在皮肤表面
形成一层封闭性的油膜保护层,减少水分蒸发。
2、吸收水分的作用
化妆品中的保湿剂(如尿素)具有吸水性,
可从大气中吸收水分,也可从皮肤深层吸收水
分,使角质层由上而下形成水蒸气梯度,补充
表面水分。
第二节、保湿类化妆品的活性成分
(一)多元醇类
价格低廉,安全性高,保湿效果受环境的湿度影响
丙二醇:渗透性高,保湿度佳,刺激性稍大,
易造成肌肤温热感,丙二醇5%浓度以下非常安全
主要用作各种液体制品的保湿剂。与甘油和山梨醇
复配可用作牙膏的柔软剂和保湿剂;在染发剂中用
作调湿、均染和防冻剂。15%的丙二醇有防霉作用。
2、聚乙二醇( Polyethyleneglycol,PEG)
PEG200~700无色透明液体;PEG800~2000
乳白色半固体;PEG-2000~20000乳白色固体
水溶性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对分子量较低的聚乙二醇可从大气中吸收
并保存水分,具有增塑性,可作溶剂、助溶剂、
ow型乳化剂和稳定剂。
聚乙二醇属非离子型水溶性聚合物,可溶于
高极性有机溶剂能与许多较高极性物质配伍;
难溶于非极性溶剂,如油类。某些金属盐能在
100°c溶于聚乙二醇,并在室温下保持稳定。
聚乙二醇安全性非常好,可直接作食品添加
剂,对眼睛、皮肤无刺激。
3、甘油:无色、无臭、有甜味、透明的黏稠液
体。易溶于极性物质,难溶于非极性物质,安全
性好。是OW乳化剂的必须保湿剂原料,是含粉
膏体的湿润剂,对皮肤有柔软润滑作用,广泛用
于润肤水、牙膏、粉末制品等。
4、山梨醇:无色、无臭、澄清、味甜的粉末,
由葡萄糖制备,具有优良的保鲜、保香、保色、
保湿性能。主要用作保湿剂、甜味剂、金属螯合
剂和组织改善剂。对皮肤和口腔黏膜无刺激,是
牙膏或婴儿制品的最理想保湿剂。
5、1,3-丁二醇:无色粘稠液体,安全性好,
有良好的吸湿性,质地比甘油更加清爽,增加皮
肤光泽度,还有杀菌的作用
(二)透明质酸( Hyaluronic acid、HA)
是由N-已酰氨基葡萄糖及D-葡萄糖醛酸的重
复结构组成的线形多糖结构。1934年美国哥
伦比亚大学眼科教授 Meyer等首先从牛眼玻璃
体中分离出该物质。广泛存在于动物脏器和组
织中,如人胎盘脐带、公鸡冠、牛眼、牛皮组
织中
透明质酸是构成人体细胞间质、眼玻璃体、
关节滑液等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在体内发挥
保水、维持细胞外空间、调节渗透压、润滑、
促进细胞修复的重要生理功能。透明质酸分子
中含有大量的羧基和羟基,这使其具有强大的
保水作用,可结合自身400倍以上的水;在较
高浓度时,由于其分子间作用形成的复杂的三
级网状结构,其水溶液又具有显著的粘弹性。
大分子透明质酸对细胞移动、增殖、分化
及吞噬功能有抑制作用,小分子透明质酸则有
促进作用。
大分子透明质酸可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透气
的薄膜,使皮肤光滑湿润,并可阻隔外来细菌
灰尘、紫外线的侵入,保护皮肤免受侵害;
小分子透明质酸能渗入真皮,具有轻微扩张
毛细血管,增加血液循环、改善中间代谢、促
进皮肤营养吸收作用,具有较强的消皱功能,
可增
保湿类化妆品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