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汉字与避讳文化...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言语有特俗,时处须问禁
汉语汉字和避讳文化
一、什么是避讳
二、利用汉字避讳的方法
三、避讳与地名
四、避讳与人名
五、古代避讳的语言文化学阐释
六、古代避讳对文史学习和研究的影响
七、古代避讳对文史研究的积极意义
什么是避讳
避讳有广狭二义。
广义的避讳包括忌讳、憎讳和敬讳。
忌讳:
出于迷信或畏惧心理而讳用、讳言凶恶、
不吉利字眼或其谐音的,这是忌讳
古代吴人忌讳“离散”,就把“梨”称为
圆果”,把“伞”称为“竖笠”。(据
(明)陆容《菽园杂记》卷一)
憎讳
出于对某人或某物的厌恶憎恨心理而
讳言、讳用其名的,这是憎讳
◆唐肃宗时,改易了带“安”字的郡县名:安
定郡改为保定,安化郡改为顺化,同安县改为
桐城。
圳地名的演变
宝安(东晋331年)
东莞(唐肃宗757年)遘类禄山名停而改
新安(明1573)“苹故鼎新,转危为安”
宝安(民国1913)
深圳(1979)
◆北宋南迁之后,因憎恨金人入侵,皇帝
遇“金”字均写为“今”字。
◆明人憎恶元人,于是讳“元”为“原”,
将“元来”、“元籍”
元任”
“元由”改为“原来”、“原籍”
“原任”、“原由”,至今沿用
敝讳
由于封建礼制礼俗的规定、约束,或出
于敬重、畏惧等原因,在书面语中或口头上
不敢直呼君主、尊长的名字或其谐音的,这
是敬讳。(狭义的避讳)
其东汉光武帝名秀,时人便讳“秀”为“茂”
将“秀才”改为“茂才”
其宋代州官名田登,举州讳灯为火,上元时节,
州府发榜:“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避爆名
如果只避和君主或尊长之名的相同之字,叫避正
讳;
如果连其同音或近音之字也要回避,叫避嫌名。
先秦时还“礼不避嫌名”(《礼记·曲礼上》),
三国以后,避嫌名之风渐起。如《齐东野语》
卷四记载:“隋文帝父讳忠,凡郎中皆去“中’
字。”《通典·职官三》注云:“隋氏讳忠,故凡
中字,皆曰‘内
宋高宗名赵构,于是和“构”字同音的“够
购”等55字在当时均在禁忌之列。
唐代诗人李贺父名“晋肃”,李贺为避“晋”之
嫌名“进”,终生不得考进士。(《旧唐书·李贺传
》:“(李贺)父名晋肃,以是应进士,韩愈为之作
《讳辨》,贺竟不就试。”)
《后汉书》的作者范晔为太子詹事,因父名泰,
为避家讳而辞官。苏轼的祖父名序,苏轼为文作序
时只得改用“叙”字
北宋有一人叫刘温叟,其父名岳,所以他不游
中岳嵩山,西岳华山;为避“乐”之嫌名,他又终
身不听音乐。
晋代规定:“父祖与官职同名,皆得改选。
《晋书·江统传》)《唐律·职制篇》规定:“诸府
号、官称犯祖父名,而冒同居之者,徒一年。”

汉字与避讳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erterye
  • 文件大小8.56 MB
  • 时间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