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前 言
“十二五”时期,将是珠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的重要时期,是“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的关键时期,也是东莞服务业尤其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发展服务业尤其现代服务业,是东莞顺应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建设幸福城市,实现高水平崛起的现实要求,也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
根据东莞市政府“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部署,贯彻落实国务院《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关于东莞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以《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其他相关规划为依据,立足东莞实际,着眼未来发展趋势,科学编制《东莞市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本规划着重分析了东莞服务业发展环境与发展趋势,确定了东莞服务业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提出了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为“十二五”时期东莞服务业的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
一、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东莞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围绕“经济社会双转型”发展战略,不断创新服务业发展环境,加大对服务业尤其现代服务业的投入,重点打造“科技东莞”、“商贸东莞”和“新兴物流中心城市”,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1.经济实力更加雄厚。“十一五”期间,%,,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基本实现五年翻番;人均GDP达66344元,超过1万美元(按1美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了36350元、20486元。雄厚的经济实力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图1-1 东莞市历年GDP及其增长率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东莞统计年鉴整理。
2.产业转型发展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东莞以“科技东莞”、“商贸东莞”等四大工程为重要抓手,以园区港口建设为主要载体,以“1+26”项政策为引导,以“6个10亿”资金为支撑,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建成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并转”、高新技术产业和适度重化工业“两翼齐飞”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东莞列为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仅2010年就受理1250来料加工企业转型,新增外资企业研发机构150个。完善科技东莞配套政策,积极培育“两自”企业, 2010年东莞推动了3家企业成功上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1家、省民营科技企业126家、省级以上技术工程中心14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新增省级以上名牌名标56个,参与制定各类技术标准37项。
3.城市环境显著改善。“十一五”期间,东莞着力打造适宜创新创业、安居乐业的生态城市,取得了重大成效。一是城市环境和格局不断改善。初步形成“一主三副”组团式城市空间格局,城市中心区初具规模,城市空间和功能品质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推进,高速路、快速路等现代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高标准建设了水网、电网、气网等基础设施。2010年末全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含乡村道路),公路货物运输7640万吨;。广深铁路四线工程建成通车、广深港客运专线全线贯通,穗莞深及穗莞惠城际轨道交通、市域轨道交通R2线、广深铁路新石龙火车站等加快推进。镇村联网路、大型输变电工程、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日趋完善。二是园区港口经济加快发展。东莞着力打造以松山湖为龙头的园区经济。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莞生态园、虎门港、长安滨海新区,努力把几大园区发展成为承接跨国公司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的密集带。目前,松山湖已成功晋级国家级高新区,建成了10所规模较大的研究机构,创建了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了20个工程中心(含工业设计中心)和实验室、2个市级行业性科技创新平台、10个行业创新和技术联盟。300多家创新型科技企业和50多家国家级和省级研发机构已入驻。近五年来,园区的工业产值和税收年均增长分别为68%和105%。虎门港已建成保税物流中心(B型)并投入运营,成功开辟首条国际班轮航线,并成为我国首批对台直航的港口之一,目前获批深水泊位项目共24个,其中8个已正式投产。东莞生态产业园已编制完成《东莞生态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东莞生态产业园循环经济规划》、《东莞生态产业园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及清洁生产计划》等专项规划,启动了园区扩区申请工
东莞市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