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之大陷胸汤
201907-8
【证型】热实结胸证
【方药】大陷胸汤
【治法】泻热逐水破结
大黄六两(去皮)芒硝一升甘遂一钱匕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
得快利,止后服
【方义】甘遂为泻水逐饮之峻药,尤长于泻逐胸腹积水;大黄泻热荡实;芒
硝软坚破结。三药合用,共奏泻热逐水破结之功
成无己所说:“结胸为高邪,陷下以平之,故治结胸曰陷胸汤。”
原文
【134】太阳病,歇浮而动数,浮则为风,嶔則为热,动则为痛,嶔則为虚。头痛发热,盗汗岀,而反恶寒者,
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發变迟,膈内拒癀,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蹂烦,心中懊慌,阳气內陷,心下因
硬,則为结喲,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汘,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
【135】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136】伤寒十余日,热结在旦,复往未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
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137】太阳病,重发汘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哺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便满而痛不可
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14】饬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架胡汤证县。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
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汘岀而解。芳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
痦,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条文分
【134】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
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
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懷,阳气内陷,心下因硬,
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
便不利,身必发黄。
【词解】
①动:在此作动词解,而不是具体的动脉。
②客气:即邪气。
⑧阳气:这里系指表邪、热邪而言
剂颈而还:指仅颈部以上有汗。
【提要】辨表证误下而形成结胸与发黄的证治。
条文分
【134】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
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
拒痛,胃中空虛,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懷,阳气內陷,心下因硬,
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
便不利,身必发黄。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是指太阳病而脉搏躁动,也就是脉浮而躁动数急。浮主风邪
在表,动数则主热,应身体必有所疼痛,故云“动则为痛”。数脉虽主热,但其热并未与体
内有形之实邪相结,故谓“数则为虚”,可见这里的虚,并非正虚之“虚”,乃是里无实邪
意。头痛,发热是属表证,但见“微盗汗出”,则反映阳热之邪较盛,且有入里的趋势
为寐则卫气行于阴,阴者,里乜,卫气行于里而使里热外蒸,表气不固则盜汗出
亦有虽经误下而不成结胸,导致湿热郁蒸的,则另是一种病变机转。热为阳邪,欲外越
而从汗出,但因湿之粘腻纠缠而不得宣泄,故“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湿为阴
邪,欲下泄而从小便出,但又被热邪牵引而不能下行,故小便不利热不得越,湿不得
互结蕴蒸故身必发黄
家注
【134】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
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
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懷,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
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
身必发黄。
喻嘉言:迟“有结而难开之象”,所以脉迟是邪气凝结的反映。邪陷入里,正气与之抗拒相争
故“隔内拒痛”。胃气因误下而虛,邪反乘虚而犯胸膈,是谓“胃中空虚,客气动膈”。胸
为气海,受邪则气机受阻,故见“短气”。心居胸中,被邪所扰,故饭躁而至懊懷。
方有执:医反下之,至大陷胸汤主之,言误治之变,与救变之治。膈,心胸之间也,拒,格拒
也,言邪气入膈,膈气与邪气相格拒而为痛也,空虚,言真气与食气,皆因下而致亏损也。客
气,邪气也;短气,真气不足以息也;懊懷,悔恨之意,心为邪乱而不宁也。阳气,客气之别
名也,以本外邪,故曰客气,以邪本风,故曰阳气,以里虚也,因而陷入,故曰内陷
条文分
【135】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
主之
【提要】论原发的大结胸证
【释义】此之“结胸”是言病位,“热实”是讲病性。沉脉候里而又主水,
紧脉为邪实而又主痛,脉沉而紧说明水饮内结而见疼痛之证。此为结胸热实
之典型脉象。水热
《伤寒论》大陷胸汤条文讲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