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眉. 页脚. 曹禺执教剧校,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曹禺执教剧校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4 )题。( 25 分) 曹禺执教剧校曹禺来到南京几天了, 这正是 1936 年的初秋季节, 他一正忙着整理行李, 接待新的朋友。他作为国立南京戏剧学校的教授, 应聘到这里来教书。虽然, 很疲惫, 但心情却有另一番新的滋味。他在事业上是一个从来不敷衍的人,他的热情不但贯注在创作上,同样,也渗透在教学里。他教世界戏剧名著选读, 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而且剧目也经过精心挑选。他从不做抽象的说教, 而是采取边朗诵、边表演、边分析的方法, 绘声绘色地把同学带入戏剧情境之中, 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即使剧本上的一句台词、一个停顿,他都能讲出它内在的底蕴。他把渊博的知识、舞台的实践和具体入微的艺术感受融合在一起, 这就把学生迷住了。每一堂课, 对他们来说都是美不胜收。许多同学回忆说, 万老师上课, 可谓绝妙, 他有学问, 会表演, 又有创作经验, 因此, 讲起课来就驾轻就熟, 挥洒自如, 加上他那口才, 所以, 每次上课, 课堂里都挤得满满的, 连外班的学生也来听他的课。他还有一套辅导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欣赏和理解剧本的水平, 除重点讲授一些剧目, 还组织学生阅读世界名著。他不是一般地布置一下, 任其自流, 而是按照点名册, 具体规定某某读哪本名著, 并让每个人都要写出读书报告, 或分析主题和人物, 或分析戏剧结构和冲突, 过一段时间, 再根据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 更换新的阅读剧目。这样一种指导阅读的方法, 使学生获益匪浅, 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鉴赏能力。因为他所读中外戏剧名著较多, 才能这样指导学生; 同时, 也因为他具有一种诲人不倦的精神,才能这样不怕麻烦,因材施教。指导学生排戏,他基本上是运用他的实践经验,. 页脚. 导演方法。他首先发动学生讨论剧本,从主题、人物到台词,让学生七嘴八舌地发表意见, 务求理解透彻。具体排练时, 又指导得十分细致。每句台词, 为什么这样写, 它的含义是什么,该怎么念,又该怎样动作,几乎等于他把每个角色都演一遍。学生们说: “万老师是编剧、导演、演员三位一体的老师。他写的剧本处处体现出他的艺术匠心,写得那么细致,连动作都写出来了,他指导学生排戏,也是这样,独具一格,犹如中国的工笔画。”他的教学和他的日常生活风度迥然不同, 他为人比较谨慎, 沉默寡言, 但又很马虎、不拘小节, 不会料理生活, 他给学生的印象是很随便的, 从不摆老师的架子, 但是, 在排演场上, 却挺较真, 连一个动作都不准错。, 便同马彦祥、戴涯等一起组织起“中国戏剧学会”, 他们“为适应新兴演剧艺术职业化的要求”,组织了这个学会,强调通过演剧来研究话剧艺术。他们第一次便筹备了《雷雨》的演出, 由曹禺扮演周朴园, 马彦祥扮演鲁贵, 戴涯扮演周萍, 郑艳梅扮演繁漪, 李虹扮演四凤。这是曹禺第一次扮演自己剧本中的角色, 他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投入这次演出之中。当《雷雨》在南京世界大戏院公演时, 一下子便打响了, 可以说轰动了南京城。特别是剧校的同学看到老师们的示范演出,真使他们大开眼界。马彦祥后来回忆说: 我看过不下十几个周朴园, 但曹禺演得最好。这可能因为他懂得自己的人物
曹禺执教剧校,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曹禺执教剧校阅读理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