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缺铁性贫血.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缺 铁 性 贫 血 IRON DEFFICIENCY ANEMIA
马丽萍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血液科
Email: ******@
● 定义
缺铁性贫血(iron defficient anemia,IDA)是体内贮存铁(包括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内)消耗殆尽,使血红素合成量减少而形成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体内缺铁的发展过程
体内贮存铁耗尽(iron depletion,ID)
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ron defficient erythropoiesis,IDE)
缺铁性贫血(IDA)
上述三个阶段总称铁缺乏症
流行病学
铁缺乏症是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全球5—10亿
IDA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贫血
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
婴幼儿、妊娠妇女发病率高
铁的代谢
铁的分布
铁的来源
铁的吸收和运输
铁的贮存
铁的排泄
铁的分布
铁总量:男性50mg/kg,女性35mg/kg
功能铁( 70%): 血红蛋白铁
肌红蛋白铁
与转铁蛋白、乳铁蛋白结合
含铁酶类
储存铁 (30%): 铁蛋白
含铁血黄素
铁的来源
人体每天需要铁:20—25mg
铁的来源:
内源---红细胞衰老、破坏,每天供再利用铁21mg
外源—每天从食物中摄取铁1—(孕妇、哺乳期妇女2—4mg)
动物食品:吸收率20%
植物食品:吸收率1-7%
高铁食品:瘦肉、蛋类、动物肝、豆类、海带、木耳、香菇、发菜
低铁食品:奶类
抑制铁吸收的食物:茶、菠菜、咖啡、蛋类、植物纤维素
铁的吸收和运输
◆ 食物中的铁(Fe3+)经胃酸还原成Fe2+, 在小肠上段吸收
◆ Fe2+被铜蓝蛋白氧化Fe3+, 与转铁蛋白结合(血清铁)
a . 运送到骨髓、网状内皮系统贮存(铁蛋白、含铁血黄素)
b. 与幼红细胞膜上转铁蛋白受体结合,进入幼红细胞
◆ 幼红细胞线粒体内Fe3+还原成Fe2+
Fe2+ 原卟啉 血红素 珠蛋白 血红蛋白
铁的贮存
贮存部位:肝、脾、骨髓等器官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贮存形式:铁蛋白,含铁血黄素
铁的排泄
每天排量甚微:-;-
主要经胆汁、尿、汗、肠黏膜上皮、皮肤排泄
排泄量与吸收量保持平衡
病因和发病机制
摄入不足:食物铁↓,饮食不合理
需要增加: 小儿生长期( 红细胞和肌肉容量↑,铁贮备↑)
妊娠 (胎儿每公斤体重需母体供给铁80mg)
哺乳 (-1mg)
月经期妇女(每次20—40ml,失铁 20—30mg)
3. 消耗过多:
① 慢性失血 :钩虫病、消化性疾病、痔疮、月经过多、鼻衄等
② 妊娠:一次正常妊娠失铁700mg
③红细胞破坏: 慢性溶血、PNH、人造心脏瓣膜、疟疾等
4. 吸收不良: 胃次全切除、慢性腹泻、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表现
包括以下三方面
贫血本身引起的症状:
面色苍白 、倦怠乏力、眼花耳鸣、心悸、活动后气促、
贫血性心脏病
组织中含铁酶和铁依赖酶活性降低引起细胞功能紊乱
口舌炎、舌乳头萎缩、萎缩性胃炎、毛发干枯脱落、
勺状甲(反甲)、异食癖、神经功能和心理行为的障碍
引起缺铁和贫血的原发疾病表现
各种原因消化道出血,月经量过多,其它如咯血、血红蛋白尿、 鼻衄、血透 等

缺铁性贫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独角戏
  • 文件大小247 KB
  • 时间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