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教案编写格式与基本要求
教案是教师以章节和课时为单位编写的具体教学方案,是授课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技能的客观反映。教案既不同于教学大纲,也不等同于讲稿,教学大纲是对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而教案则是实现教学大纲的具体细化并精心设计的授课框架。
一、教案的基本格式
一份完整的教案包括以下内容:
教案首页主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编号、开课分院、上课班级、任课教师,课程内容简介,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的总体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等内容。
教学单元教案主要包括授课学时、授课章节,拟采用的教学方法或手段、教学目的与要求(章、节)、教学方式、基本教学内容、复习思考题与作业题、本次课实施情况及教学效果分析等。
二、教案的编写要求
1、以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基本教材为依据。
2、明确教学目标与要求。
3、科学安排进度,突出重点,讲清那点,注重启发。
4、精心选用教学手段,注明其使用时机。
5、教案应存入各教研室教学档案。
大众传播学 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学年/学期)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 教案编写时间 2018年3月
课程名称
大众传播学
课程编号
总学时
32
讲课: 32 学时
实验: 学时
实习: 周
学 分
2
课程性质
必修课( ) 选修课(√)
理论课( ) 实验课( )
任课教师
赵月阳
职称
助教
授课对象
广播电视编导 专业 17级一、二、三、四班
课程内容简介和
主要参考资料
本课程是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的重点应放在让学生了解传播研究的对象和主要理论,要求对大众传播的效果研究着重讲解,并着重通过传播案例的解读,来培养学生对传播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为后续课程提供理论知识的积累。
随着新传播技术的发展和高度媒介化社会的到来,传播学本身也由一门生疏的舶来学科变成了与国家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每个人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热门学科,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学科地位和重要影响。这一切都说明,传播学适应了高度信息化社会的需要,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价值。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媒介研究技巧》,Arthur Asa Berger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传播理论 起源、方法与应用》,Werner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年
教学目的和
教学要求
(课程的总体目标)
1﹑使学生了解传播学的有关理论知识,掌握大众传播学的相关研究,通过经典的传播案例解读来扩展学生对传播现象的理解能力,并以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传播理论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传播现象解读能力,这是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在教学安排上,应尽量注重对学生对传播现象的理论剖析,以便为今后的专业编导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和
教学难点
1、知识方面: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传播学的知识体系,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准确性,理论深度方面不作过高要求。
2、能力方面: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学生要能根据课程所介绍的传播规律与研究方法进行实际训练,具备如下专业能力:其一,要能运用传播学理论对当前的传播现象与大众文化热点进行理性的分析和评论;其二,能够运用所学的人际传播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流问题,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3、素质方面:掌握理论思维的方法和规律,初步具有理论的自觉与敏感。
大众传播学 课程教案
2 学时
授课题目
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教学目的
和
教学要求
(章、节)
对传播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作简要地介绍,包括“传播”的定义及意义;传播学中“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信息”的意义以及信息论和系统论对传播学的影响;传播学兴起的时间和原因;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传播学研究的领域、主要内容以及实用价值;如何学好传播学等……
使初次涉及传播学的学习者对这门学科有一些宏观的把握。
教学方式
讲授、演示、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与
教学设计
(一)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PPT)
1. 如何把握传播的概念
2. 传播与信息
3.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二)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PPT)
1. 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2. 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3. 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
(三)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PPT)
1. 在人
大众传播学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