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作者简介
堂全集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
南唐河人。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史
家、哲学家。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
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
博士学位。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
兼文学院院长。1952年后一直为北京大学哲学
系教授。著作结集为《三松堂全集》
主要著作及成就|
國哲學史
÷1931年和1934年
他的《中国哲学史》
上下卷出版问世。
该书是继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之
后又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代
表了30年代中
“兹将其优点概括言之,凡著中国古代哲学史者
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
(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
主要著作及成就
从1939年到1946年7年间,冯友兰连续出版了
六本书,称为“贞元之际所著书”
《新理学》(1937)、《新世训》(1940)、
《新事论》(1940)、《新原人》(1942)
《新原道》(1945)、《新知言》(1946)。
通过“贞元六书”,冯友兰创立了新理
学思想体系,使他成为中国当时影响最大的
哲学家。
贞元六书书影
新理学
知言
主要著作及成就
1946年,冯友兰应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邀请,赴美
作为期一年的讲学,讲授中国哲学史,并将讲稿整
理成《中国哲学简史》一书由纽约麦克米伦公司出
版,后又有法、意、西、南、捷、日、朝、中文译
本,且出版后几十年来,“一直是世界各大学学习
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
这样一本书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已自不待言,其
对于今日中国的读者亦不失为一本教益丰厚的文化
经典。
國
哲
中国哲学简史
廖
史
李慎之先生常说:“中国人了
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冯友兰
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
主要著作及成就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冯友兰开始以马克思
哲学史新編一
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
哲学史。著有《中国哲
学史新编》第一、二册、《中国哲学史论文》
《中国哲学史论文二集》、《中国哲学史史料
初稿》、《四十年的回顾》和七卷本的《中国
哲学史新编》(七卷本)等书。
主要著作及成就|°
三松堂自序
冯友兰于1981年,以86岁高龄
口述完成的《三松堂自序》,
在冯友兰的著述系列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非一书之序,乃余以前著作之总序也。
世
之知人论世、知我罪我者,以观览焉
“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95岁联)
西南联合大学简介
西南联合大学是我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
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
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至
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又
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
“西南联大”。自1938年5月4日开学,至
1946年5月4日结束,在滇整八年。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