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回归大学之道》有感
财税金融系:廖中强
对于一名刚进大学从教很快年轻老师来讲,能在学院组织学习中读到哈佛前校长德雷克.博克先生所著《回归大学之道》这本书,实乃受益匪浅。作者以一名世界名校领导人卓然眼光,对大学之道真诚反思、理性论证,说理透彻、切中大学之道精髓,真知灼见。让一度对大学之道迷茫我对其认知逐步清楚。
作者开篇就回顾并梳理了整个美国大学发展历史,经过对其历史回顾,作者提出了诸如现今大学教育水平是否真连续提升了?大学生们是否比往届学生取得更多知识?是否提升了写作和表示能力?教学质量用什么样方法进行有效评定?它能像商品那样量化么?等部分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将解答这些迷惑贯穿于后面全部内容之中,提出了自己独到而深刻见解。在整本书中,作者强调了本科教育在当今高等教育中不可替换地位,提出了老师应该对本科教育应该持有态度,并从多元化美国高校体制中,提炼出了一组含有普遍意义大学本科教育目标,这些目标包含:正确而优雅书面表示能力;利用逻辑和数理推理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到学生道德意识;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适应多元化和全球化素养;培养学生广泛学术爱好;提升就业能力等。作者接着指出了美国大学在实现这些目标过程中取得成就,并分析了存在问题和不足,并以此深刻揭示了实现这些目标障碍,诸如学生一味地追求高薪、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脱节等。
读罢此书,我心久久不能平静,引发了很多思索和感悟。即使德雷克先生依据美国本科教育现实状况,站在美国教育立场反思、处理是其本国大学本科教育多种问题。同时也有国情差异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一样、教育现实状况差异等问题,但大学本质是相同,尤其是在世界全球化加深,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今天,美国大学出现问题其实和我们碰到问题是相同甚至是相同、想通。作为一个新老师,诸如相关学术问题、教育体制问题、课程设置改革等等需要较全方面而精深理论和实践作为支撑较复杂和深层问题是我无能力也无权置喙。但经过本身认知和了解也在多个方面取得认识和感悟。如,老师本科教育态度。目前大学老师尤其是权威教授教授,大多存在对大学角色认识差异、老师间缺乏合作、忽略教育目标、过于强调通识教育、忽略教学方法、忽略课外活动等六大问题。又如,大学培养目标应该是多方面,这些目标应该广泛接收且经过谨慎界定,诸如“诚信”、“种族宽容心”等价值观和行为就是这么目标。具体来讲就是表示能力、批判思维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公民意识、适应多元化素养、全球化素养、广泛爱好、为就业做准备。
其中相关老师本科教育态度中我感悟最深就是:当今大学老师忽略了教育真正目标。众所周知,人类进行任何一项人类活动之前,假如不明确活动目标,就极难做到有效计划。目标就是方向,没有清楚目标就像无头苍蝇一样,所做事是盲目没有方向,目标明确是否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一步行动是否正确有效,决定最终走向哪里,最终是成功或失败。这一点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大学老师们和高等学府是不可能不清楚,然而不幸是如同美国人一样我们自己中大多数更是并没有认真去对待这个最为关键、最为关键一步,而是将其忽略、跳过,把这一步骤持
“走过场”态度,敷衍了事过后就直接讨论本科教育具体内容,而这么做法带来危害是巨大。就像德雷克先生书中所讲:“忽略对本科教育目标深刻思索,带来了很多问题。如,老师们在进行课程改革时就会忽略部分关键基础问题
回归大学之道读后感(2)样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