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记叙、抒情、议论三者水乳交融的特点,体会语言中饱含着的浓烈的悲壮慷慨之情。
2.学习本文恰当地运用比喻、对偶、夸张、比较等手法,增强文章表现力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本文记叙、抒情、议论三者水乳交融的特点,体会语言中饱含着的浓烈的悲壮慷慨之情.
2。学习本文恰当地运用比喻、对偶、夸张、比较等手法,增强文章表现力的方法。
【教学难点】
本文的写作目的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在内忧外患不断,民不聊生,国家陷入被列强瓜分的惨痛年代里,一位对中国和她的广大人民命运产生巨大影响的伟人孙中山先生诞生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中山先生的文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二、孙中山生平
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0岁入村塾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时回国。1884年与本县卢慕贞女士结婚。1886年至1892年先后在广州、香港学医。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并致力于救国的政治活动。1894年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遂再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并与保皇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1895年至1911年策划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屡遭挫折而斗志弥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得到各省响应,导致清朝专制统治的覆灭,是为著名的'辛亥革命'。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1912年4月卸大总统职,,孙中山乃于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反袁。1914年在日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1915年与宋庆龄结婚。
1917年,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非常国会又于广州议定组织中华民国正式政府,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孙中山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复任大元帅。同年接受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决定国共两党实行合作,以推进国民革命。1924年1月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了国民党,,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孙中山应邀北上,共商国是.
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
三、写作背景
本文是孙中山先生于1921年12月应邹鲁的请求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一书写的序言。书序一般是说明写书的意图、经过,或介绍、,而是就书以评史论世,借序以'勖国人'。
本文写于作者督师桂林准备北上讨伐北洋军阀之际,可以说是一篇弘扬先烈革命精神,进行战斗动员的出征誓言。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8月10日,国会非常会议通过出师北伐的决议,并咨请孙中山宣布军阀徐世昌罪状,明令出师讨伐,,孙中山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