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命意义从学会独立开始
舍资小学 台艳春
——浅谈培养小学低年级孩子独立性
世界上万物全部是有生命,它们全部按其不一样生命方法存在着。少儿期是孩子们世界观、自然观、生命观萌发时期,而现在独生儿女,个个全部是家中“小皇帝、小太阳”,她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样样事情全部由长辈包办替换。所以对于刚入十二个月级孩子来说,常常表现出对成人有较强依靠性,独立性比较差,意志力微弱现象。所以培养儿童独立性,促进孩子身心友好、健康地发展也是很关键。
即使孩子们对生命认识受到她们经验限制,不过她们情感易受感染,行为习惯轻易养成。在这一时期从“少儿和自然”、“少儿和社会”、“少儿和自我”等三方面对孩子进行生命意识启蒙教育,其中“少儿和自我”着重是让孩子在感知人生命成长过程中了解生命珍贵,形成一定自理、安全、卫生及自我保护意识,提升诸方面能力,体验并了解基础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她人,也就是让她们从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独立“人”开始,从而感知生命存在意义。教育家蒙台梭利也十分重视少儿独立性培养,她认为:儿童本身有巨大发展潜力,应尊重少儿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她们在活动中发展。
那么,怎样来培养孩子独立性,让她们初步尝试学会做一个独立人呢?下面谈谈我在日常工作中部分体会:
一、学校是培养少儿独立性关键场所。
孩子成长需要友好环境。所以,我们要为她们创设宽松、愉快环境,营造出一个温暖“家”气氛,这对十二个月级孩子来说尤为关键,能使她们在心理上有一个安全感和愉悦感,这也是培养孩子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必需外部条件。
(一)、在教育中培养少儿独立意识,初步感受生命成长愉快。
首先,要尊重孩子,以新眼光认识孩子,因为孩子从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人,她们在主动探索周围世界,少儿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言语和动作快速发展,对周围世界认知范围扩大。而到了
以爱你及,孩子已进入“反抗期”阶段,会有部分自己愿望,渴望依靠自己力量独立进行多种活动。她们喜爱四处看四处探索。她们已能表示自己意愿,对成人要她做事,往往回复“不”。对自己要做事又说:“我会,我自己来”。可是,家长无条件包办替换,使少儿形成一个错误认识:什么事情全部应该是家长做,不用自己动手做。
进入十二个月级,慢慢地她们尝试自己事情自己做如:洗袜子、自己系鞋带等力所能及事情。就这么少儿独立意识逐步在实践中培养起来了,她们在初步自我服务中,不仅本身得到了发展,也懵懵懂知道感受到了“独立”含义和成长愉快情感。
(二)、在游戏中学习基础生活技能,初步体验生命成长乐趣。
技能形成是一个反复过程,还要注意以后巩固练习。老师要常常督促、检验、提醒少儿,使孩子良好习惯得到不停强化,逐步形成自觉行为。而对年纪小孩子来说,老师要创设有趣游戏情景,将游戏和技能学习相结合,游戏就能发挥特有趣味性,提升孩子学习爱好,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更便于孩子掌握自理能力技巧。
比如:在教孩子自己穿鞋子过程中,我们采取了边观察边指导——共性问题一起说——然后随机进行部分指导方法。尤其是在集体活动中,我们采取了拟人化手法,将鞋比作“鞋宝宝”,鞋口比方成“鞋宝宝大嘴巴”,鞋舌就成了“大嘴巴里小舌头”,这么一来,孩子们穿鞋时就知道“把脚伸进大嘴巴,拉拉舌头别忘记”。在日常生活中,对少儿随机进行部分
感悟生命的意义样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