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饮 食 养 生
芀健康与长寿是当今世界人们最为关注的重要话题。如何才能健康,又怎样才能长寿?途径和措施尽管非常之多,其中
重要的还是饮食养生。 “食养尽之、 无使过之”,这是《内经》关于食养之总原则,它一方面说明了人们的生命健康需要饮
食物的滋养作用,只要活着就要吃, “饮膳为养生之首务” 。
俗语说“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慌” ,但另一方面
人们又要注意:食养不可过量,如《本草纲目》里说: “饮食不节、杀人顷刻” 。
一、
二、 羁饮食有节
羇所谓饮食有节: 是指人们对饮食要有严格的节制, 要适量,起居生活要有规律。饮食物是人体从自然界摄取的营养物质,
它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要的非致病因素。 古人把“饮食有节”作为一条非常重要的养生方法,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许
多人不懂得养生之道, 随心所欲, 一味追求想吃什么吃什么,什么好吃就吃什么,甚至高兴吃多少就吃多少,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往往造成饮食失宜,损伤脾胃,导致疾病
的发生。隋代大养生家葛洪就说: “善养生者,食不过饱、饮不过多” 。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吃得多是福”和“吃得多可以长寿” ,其实正好相反,吃得多会短寿,吃得多使人提
前衰老。有资料介绍:百岁以上老人中有 70%以上都有节制
饮食的习惯。科学研究发现:让老年人胃肠经常保持在微饥状态,对大脑、自主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功能都能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有学者通过试验认为:生命早期过度进食会促进发育早熟,而成熟后过度进食又可增加某些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如脂肪肝、肝硬化等,从而缩短寿命。在我国人
民群众中就有大量的谚语和俗语,如 :“要活九十九,每餐留一口”,“忧多伤食, 食多伤胃”,“每餐八成饱, 保持身体好” 。所以说:适当的节制饮食, 是长寿的秘诀。 要做到饮食有节,关键在于控制饮食的量和遵守进食时间。
1、
2、 肅 定量:指人们吃东西不要太多,亦不要太少,要恰到
好处。人体对饮食的消化、吸收、储存主要靠脾胃来完成,
若过度,超过了脾胃的正常运化食物量, 就会产生许多疾病。人一生中接触最多的便是饮食,饮食无度岂能壮身?平时饮
食应注意“五戒” “四不”。“五戒”为:饥戒暴饮、累戒即饮、喜戒犯饮、愁戒不饮、幕戒饱饮; “四不”为:不饮空心茶、不饮无量酒、不贪喜食之物、不吃相克之食。归结一
点,人生在世应忌避一个贪字。 贪是人之弱处, 就饮食而言,贪食者多病,只有饮食有节度,才能体健寿长。
蚁饮食宜不可过少,有些人片面认为吃得越少越好,强迫自己挨饿,其结果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反而虚弱不堪。正确的方法是“量腹节所受” ,即根据自己平时的饭量来决定每餐该吃多少。
3、
4、 葿 定时:一日三餐, 是人们几千年来所形成的生活习惯,
脾胃适应了这种进食规律,到时候就会做好消化食物的准备,而且有规律的进食,可以保证消化、吸收功能有节奏的进行活动,脾胃则可协调配合,有张有弛。人大脑消化中枢的工作节律决定人的用餐一定要定时,否则就会产生饥饿感或饥食感,并会引起食欲减退,胃纳不佳等。
饮食养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