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5 年诗词赏析中考复习题(附答案) 一、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 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 获得了恬静的心境, 能体现这种心境的句子是“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2 .诗人身处“人境”,并没有隐居山林,可他却说“而无车马喧”,其原因是“心远地自偏”。 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悠然自得的心境 4. 诗的前四句构成一个“方阵”, 通过叙事和__ 议论( 表达方式), 定下全篇的基调。以下四句主体隐去, 进入“写景区”, 其中“山气日夕佳”承上句“悠然见南山”而来, 作者从飞鸟结伴而还中悟出返朴归真的人生真谛。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包含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悠然自得超尘脱俗、热爱自然 6.“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改为“望”, 好不好?不好。因为“见”字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了作者悠然恬静的心境。 7. 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心远。陶渊明爱菊, 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 8 .理解“心远地自偏”的含义。“心远”谓心境高远,因为作者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二、,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首词的上片重在写景, 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一“______ ”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 下片抒情,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谈谈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句诗的理解。请你说说“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的作用。如何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句话?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 这首词的意境_____ 、______ ,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 7. 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渔家傲秋思》 1. 塞下秋景; “异”;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 2. 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 但却没有办法回去, 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所以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 3. 点明边塞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4. 将军和征夫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白了头发,哀伤流泪。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5. 对亲人的思念,对成就功业的向往;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悲凉、壮阔 7. 借遍地的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 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 表现力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三、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 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
中考诗词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