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生态理念,打造绿色沙窝
沙窝乡地处鄂州东南部,西距鄂州市中心城区11公里,东距黄石市中心城区15公里。辖11个行政村,158个村民小组,7200户,农业人口26800人方公里,林业用地面积35900亩,其中:林地26384亩、退耕还林4959亩,,森林覆盖率44‰。
一、突出当地特色,狠抓一个“造”。
沙窝乡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经典库区。人多耕地少,山林面积大,土地贫脊,保水性能差。石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工商业基础差,经济十分困难。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以前“全乡少见绿、山头光秃秃,群众埋怨多,干部乱手足”。历届党委、政府即使作出了部分努力,不过收效甚微。“年年栽树年年荒,年年还是老地方”是当初沙窝乡林业现实状况真实写照。
自以来,乡党委、政府巧借国家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东风,把造林工作列入党委、政府关键议事日程,把它作振兴沙窝经济、落实科学发展观,结构友好沙窝关键抓手。乡党委、政府出台了《相关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实施意见》,向全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发出了“不要全山银山,还我绿水青山”战斗号令,提出了年度绿化荒山目标。成立了绿化荒山专班,签署了工作责任状,党政关键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林业部门具体抓,村组干部一线抓,充足调动了全乡上下党员干部、群众和业主主动性,出现造林绿化荒山热潮。几年来,经过全乡上下共同努力,全乡退耕还林4959亩,荒山造林5300亩,
低产林改造1400亩,农民、业主享受国家林业政策补助,资金1000多万元,乡政府投入种苗资金100余万元,村级投入资金60余万元。
为了探索一条沙窝林业发展之路,乡党委、政府还聘用林业教授进行科学计划,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经过调查全乡老林面积占75%,其中60(70)年代造林关键以山松为主,经过多年轮次砍筏和80年代缺乏抚育管理,造成林木老化,残次林较为普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低下,同时不利于防火。经济林成本高,效益低,如板粟、枣树等,因受土质、地质、气候、管理很多原因影响,效益较低或根本绝收。有些品种即使适合当地生产,也含有一定优势,但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技术落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所以,我们结合沙窝实际,全方面进行了布局调整。一是原有老林地以松树为主,补植香樟,从而达成绿化,美化,防火隔离,蓄水固土作用,充足发挥生态效益;二是退耕还林地,通常土质很好,关键发展优质油茶,甜柿和经济林品种,胡柚和柑桔;三是荒山造林地,依据土质情况,山顶选种马尾松和香樟,山腰选择油茶,山脚选择胡柚和优质桃等品种。经过科学计划,合理选择,几年来全乡共栽植马尾松80万株,香樟40万株,胡柚10万株,优质
桃李3万株,优质油茶苗30万株。初步形成生态林绿化、美化和经济林专业化,品质优良化。
二、依靠资源优势,落实一个“招”。
林业是维系人和自然友好关键和纽带。发展现代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乡一体化建设中含相关键地位和作用。推进现代林业建设,主动拓展林业生态功效,经济功效和社会功效,不停地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多种生态需求,物质需求,精神需求,是全方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林业可连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客观需要和肯定选择。
沙窝乡地理位置优越,东和杨叶隔湖相望,南和花湖相接,西和泽林、新庙毗邻,北和燕矶相连。地处鄂南丘陵长江中游南
树立生态理念,打造绿色沙窝样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