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结胸辨证
【原文】
【提要】
问曰: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128)
论述结胸的辨证及其成因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131)
【分析】
⑴ 结胸证特征:
痰水结于中
关脉沉
寸脉浮
按之痛
表邪内陷
与痰水相结
里有痰水
— 身体有所痛
←有形实邪阻滞
(邪与痰水相结)
候上焦
← 阳热甚,在胸
候中焦
← 脉沉而有力
→
↓
↓
↓
→反下之
病发于阳
⑵ 结胸证成因:
病发于阴
→反下之
—————→因作痞
—————→热入因作结胸
↑
气机壅滞
不当下而下
表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
里
里有可下之证
亦有不可下者
(中焦虚寒)
(阳明燥结)
邪热内陷
与痰水相结
邪结于胸膈
徒伤中阳
㈡ 热实结胸证
⒈大结胸证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134)
【原文】
【提要】
论述结胸证病因及证治以及发黄病因症状。
【分析】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
⑴ 辨表未解:
←表邪化热有内传之势
头痛,发热,微盗汗出
反恶寒
阳热较甚
浮则为风
动则为痛
数则为热,为虚
←风寒在表
←身体必有疼痛
非正虚,指无形之邪
←表未解
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邪未解
+
寐则卫行于阴,外
卫不固,热蒸则液泄
⑵ 辨误下变证:
动数变迟
膈内拒痛
短气烦躁
心中懊憹
邪热内结
气机窒塞
阳气内陷
胃中空虚
客气动膈
泄热,逐水,破结
心下因硬←
←
结胸
病机:
←
表邪,热邪
主证
水热互结,气机壅滞
治法:
方药:
大陷胸汤
芒硝
甘遂
大黄
注意:
←峻逐水饮
←泄热荡实破结
⑵本方为汤剂,但甘遂为末冲服:
泻下成分不溶于水;
⑶甘遂用量:一钱匕≈
⑴甘遂有毒,泻下峻猛,当中病即止:
“得快利,止后服”
⑶ 辨湿热发黄证:
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
小便不利
身必发黄
治法:
←湿不得下泄
←湿热郁蒸
←热不得泄越
本条文中“表未解”与“医反下之”是结胸与发黄证
的主要成因,即表邪不解而误下之,由于体质不
同,出现结胸与发黄二种不同转归。
清热利湿
↓
(阳明篇)
【原文】
【提要】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135)
再论大结胸证的辨治。
【分析】
脉沉而紧
心下痛,按之石硬
结胸热实
病位
←热邪与水饮互结于胸脘
←水热互结,气滞甚窦
病性
←沉主里,紧主痛
伤寒六七日
病机:
表邪内陷,水热互结胸脘
治法:
泄热,逐水,破结
→大陷胸汤
⑴热结在里
伤寒十余日:
复往来寒热
←少阳未解
当伴呕逆,心烦,心下急,或胸胁苦满
←阳明里热气壅
大便硬结难下或不通
少阳兼
阳明里实
→大柴胡汤
【提要】
大结胸与大柴胡证的辨证
【分析】
胆胃热郁气滞
【原文】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136)
2021年变证结胸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