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发展与反思
课题批准号:DIA060156
课题类别:教育部重点
课题资助经费:20000元
学科分类:高等教育
课题鉴定时间:2011年5月
课题负责人:李均深圳大学
主要成员:蒋铁汉李科浪廖益梁燕玲
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发展与反思
序言
“当代中国不仅是一个在校大学生数量庞大的高等教育大国,而且是一个新兴的‘高等教育研究大国’”。深入系统地探讨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史,追寻历史轨迹,梳理发展脉络,总结经验教训,对于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事业的持续、健康、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不了解历史,不仅无法真正地理解现在,也难以有效地预知未来。本研究正是为更好地保存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史实而作,为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历史和现实而作,为创造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而作。
摘要
本报告以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为主线,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研究,通过对对各个时期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重大事件及主要研究课题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对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特点、成绩、经验和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作者通过历史考察后认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虽然发轫于清末,但直到1978年形成专门研究领域后才获得迅猛发展,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建立了高等教育新学科;运用高等教育学科与高等教育理论解决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若干重大问题;以高等教育学科为依托,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研究制度化,使高等教育研究成为一项庞大的事业……尽管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在学科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它已经创造了世界高教研究史的奇迹,书写了世界高教研究史上的卓越篇章。
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将继续前进,中国也要力争从“高等教育研究大国”走向“高等教育研究强国”。为此,我们必须形成以高等教育学科范式为主导,多种范式并存的开放、多元的高等教育研究范式;加强高等教育研究制度建设;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和基础上,加大开放的力度,尽可能地吸收世界各国高教研究的优秀理论,并使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研究在立足国内的同时,全面走向世界,为世界高教研究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主体部分
本课题通过梳理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逻辑线索,反思高等教育学科的价值、体系、方法和问题。从历史、理论、比较和个案等四个维度展开研究,主要问题和内容有:
1、历史研究。对近30多年的高等教育学科的历史进行全面回顾,深入分析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究竟是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2、理论研究。运用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并借用人文社会科学哲学及元研究的有关理论对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发展进行理论分析和探讨。主要包括对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立的原因是什么?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成就、经验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加强高等教育学科建设需要哪些对策?未来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将选择什么道路?
3、国际比较。对中外高教研究的国际比较和分析。把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置于国际高教研究的大背景之中进行研究和分析,分析我们的特色和差距。
4、个案研究。对学科发展中重点人物,有代表性的重大成果、理论进行个案分析。
本课题意义和价值在于:通过考察高等教育学科的演进过程,反思高等教育学科的价值、体系、方法和问题,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为构建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推动高等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作出一定的贡献。
对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研究起始于80年代后期,潘懋元的《十年来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进展》较早论述了高等教育学科初创阶段的发展情况。此后,一些学者发表了有关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进展的论文,如潘懋元的《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前瞻》、《高等教育研究在中国的发展轨迹》等,李卓宝等人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回顾、现状与展望》等。据中国期刊网,1994—2005年,专门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发展的论文有15篇。1999年,陈学飞还主持编写了大型工具书《中国高等教育研究50年》。从总体看,这类研究处于比较薄弱的局面,存在“二多二少一缺”的情况:研究宏观的高等教育研究事业多,专门研究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少;历史研究多,理论分析少;缺乏与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比较。
本课题从理论、历史、比较等多维视角展开研究。在探讨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过程中,既要看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影响制约作用,又要深入到高等教育学科内部,探究高等教育学科自身的发展逻辑和特殊规律。把高等教育学科发展与整个高等教育研究事业乃至整个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大背景密切结合,并重视与高等教育学科与教育科学学科、中国高等教育学科范式与国外高等教
课题名称: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发展与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