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中亚民族语言文化研究方向)
胡振华
专业简介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专业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 主要研究方向有: 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少数民族文献研究, 已成为国内外规模最大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研究中心。1981年国务院第一批硕士、博士授权学科专业审批中,我校获得了藏缅语族语言文学、壮侗语族语言文学、苗瑶语族语言文学专业、蒙古语族语言文学、突厥语族语言文学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1983年获得了藏缅语族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1986年获得了其他语族语言文学(朝鲜语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1997年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各语族语言文学专业合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专业。1995年该专业被确立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2001年设立了“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该专业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本专业研究领域涉及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印欧等五大语系的80多种语言和30多种文字, 50多个民族的文学和文献学, 具有多民族、多语种、多学科的特有学术平台和综合比较研究及群体优势和鲜明的民族学科特色。
有关中亚民族语言文化方面的博士生是在苏联解体后根据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从1993年开始招收的,当时是包括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之中,培养专门从事有关中亚民族(包括哈萨克﹑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土库曼﹑塔吉克﹑维吾尔﹑东干﹑朝鲜等居住在中亚各国的民族)语言文化工作及国际关系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
政治目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业务目标:能很好地掌握我国的外交政策,熟悉中亚五国的情况,熟练地使用大语种的一种外语和中亚的一种民族语言,并能用来从事中亚民族语言文化工作和国际关系工作。
就业目标:可从事有关中亚五国的语言文化教学研究工作,或国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工作。
三、授予学位:文学博士
四、研究方向:中亚民族语言文化
五、学制与学分
标准学制为三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获得总学分不少于23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9学分、学位核心课程9学分、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实践调查1学分。
六、培养方式
采用授课﹑指导自学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论文撰写
第一、二学年末分别提交1篇学年论文;在读期间,应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作者单位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2篇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不少于10万字。
八﹑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
时
学
分
开课时间
备注
必
修
课
公共
必修课
学术前沿研究
54
3
第1学期
第一外国语
144
4
第1、2学期
第二外国语
72
2
第3学期
学位
核心
课程
中亚五国研究
54
3
第1学期
伊斯兰教研究
54
3
第2学期
中亚民族语(一种)
72
4
第1﹑2学期
专业外语
72
4
学习专业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