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劳动教育规章制度
水洪小学
一、劳动教育目标
以《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通知》和《小学德育大纲》为依据、提出中学阶段目标。
二、劳动教育内容
小学阶段内容:主要有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劳技课实习、学工学农劳动及勤工俭学劳动。小学学生每天劳动时间分别应达30-45分钟。
三、劳动教育基本原则
实践性原则。劳动教育应以动手操作为主。要求专职教师、班主任和各科教师要有机的结合学生所从事的劳动内容和项目,进行知识联系与渗透,做到手脑并用,以便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劳动态度,对劳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较快的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
综合性原则。根据劳动课的综合性特点,劳动教育课必须按思想教育、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三个要素对学生进行素质的综合训练.
迁移性原则。劳动教育的过程,是德、智、体、美、劳互相渗透: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育人过程,因而要把学生劳动转化为劳动态度,把劳动实践转化为劳动习惯,并内化为稳定的心里品质和劳动技能,形成能力和迁移。
,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性别和文化层次,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的无毒无害、无危险的劳动内容和项目,并严格控制劳动量和劳动时间,还要根据各校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因地制宜组织劳动项目,不影响教学与教育计划。
,范围广泛,但要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本地区培养人才的需求出发,更好地体现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这就要求创造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四、劳动教育实施途径
1、劳动教育课教学。要求做到课时落实、设备落实、教材落实、师资落实。
2、家庭教育中实施自我服务与家务劳动.
3、学校与社会公益劳动.
4、技能性活动课和勤工俭学。
5、工农业生产劳动。
具体实施过程需要做到“五结合”:
(1)课内外结合;
(2)校内外结合;
(3)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结合;
(4)必修课和活动课、选修课结合;
(5)日常劳动和集中劳动相结合。
五、劳动教育领导与管理
1
学生劳动教育规章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