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洛阳牡丹产业发展调研报告.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洛阳牡丹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
(2011-01-12 22:30:41)
2011年1月1日在洛阳国家牡丹园举行“牡丹仙子新年祈福仪式”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提出,加快特色优势花卉品种的区域化布局和基地化生产,着力打造郑州、许昌、洛阳、开封等花卉生产核心区,发展高档花卉和鲜切花生产,壮大观赏苗木产业。毛万春书记在九届市委十四次全会上提出,要利用牡丹享誉海内外的优势,紧密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核心,继续大力发展鲜切花、盆景盆花、花卉苗木和林果、木本中药材等高效产业,大幅度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市委办公室抽调人员组成专题调研组,围绕如何做大、做优洛阳牡丹产业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2011年1月1日拍摄于洛阳国家牡丹园
一、牡丹产业的发展现状
牡丹是我市的市花,也是我市重要的旅游品牌和对外交往的城市名片,以牡丹为龙头的花卉苗木产业还是我市农业六大主导产业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我市开始发展商品牡丹。90年代以来,以邙山牡丹产业带为依托的牡丹产业发展迅猛。2002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牡丹发展战略,但由于政府对牡丹产业发展干预过多,市场销售和深加工滞后,牡丹生产形势开始逆转,部分种植大户和企业先后破产,牡丹生产进入低谷,牡丹种植面积大大缩减。从2006年开始,牡丹生产和种植形势逐步好转。目前已经进入良性恢复阶段。
(一)我市牡丹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是牡丹生产。据部门统计,,其中观赏面积3800多亩,100亩以上的生产基地达到68个,其中标准化生产基地14个。年产牡丹种苗300万株,年产牡丹盆花40万盆,远销全国各地和港澳、东南亚、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反季节牡丹在全国花卉市场上占有重要位置,催花牡丹基地30余个,催花牡丹面积达6000余亩。全市成规模牡丹观赏园12个,形成了市区、邙山和南部山区三个次第开放的核心观赏区,实现了四至六月牡丹自然花期次第开放。成规模牡丹种植区域由市区和邙山扩大到9个县(市)。老城区邙山镇是我市牡丹最集中的种植和观赏区,土桥村是我市唯一的牡丹种植专业村。据测算,牡丹每年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达10亿元以上。
二是牡丹科研。近年来,洛阳相继成立了牡丹研究院、洛阳市牡丹生物学重点试验室、中国花卉工程技术中心牡丹研发与推广中心等机构。已有近百项牡丹科技成果问世,20多项国家专利技术获得审批。牡丹新品种选育有明显进展,近五年培育出20多个牡丹新品种,现有品种1260个。牡丹生长发育规律、园艺特性、水肥特性、花期控制技术等多项研究取得突破,实现了牡丹全年开花。牡丹繁殖技术和鲜切花技术取得突破,牡丹(芍药)切花贮藏期达到110天。在2009年第七届花博会上,洛阳牡丹捧得166个奖项,其中17个金奖、39个银奖、43个铜奖、64个铜奖、3个综合奖,续写了"甲天下"的佳话。
三是牡丹花会。1983年,我市举办首届牡丹花会,1991年4月,洛阳牡丹花会更名为河南省洛阳牡丹花会,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
28届,是全国起步较早、规模较大、坚持较好的品牌节会,是全国著名的四大节会之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牡丹花会期间,招商引资年均成交额高达500多亿元。2001年,洛阳旅游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不足1%,2

洛阳牡丹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59 KB
  • 时间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