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廊桥泰顺地方课程 ,东北接文成, 西北接景宁,南与福建省为邻,总面积 1700 平方公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山高路远,群峰叠翠, 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 179 座,平均海拔 490 余米。历史上,许多名人贤士为避祸乱,陆续迁移到泰顺这个群峦起伏、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 创造了具有山区田园特色的地方文明,留下了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泰顺廊桥,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廊桥”顾名思义,就是有屋檐的桥。历史上的泰顺,村落分散,交通偏僻。人们出外行走十几里都难以见到人烟。按照泰顺先祖们的“交通规划”,在相隔一定里程的大路边上,要建上一座供人歇脚的风雨亭。而桥上建造屋檐,不但可以保护木材建造的桥梁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袭, 而且起到风雨亭的作用。 20世纪 70年代,著名的桥梁专家矛以升先生,组织科学家对浙南叠梁木拱桥进行实地考察与比较研究,确定大量留存于浙南山区的叠梁木拱桥就是北宋时期盛行于中原的虹桥结构,在由茅以升主编的《中载泰顺木拱桥 4座。泰顺廊桥闻名于世,因其结构与北宋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极为相似,它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形似彩虹,故名虹桥。在中国桥梁史上,它的地位很高,与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即赵州桥)、泉州万安桥、潮洲海阳县的广济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其中三座桥至今仍保存于世,而汴水虹桥却只留在画中,如今在泰顺发现以虹桥类似结构的廊桥,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泰顺民间桥梁数量众多,结构类型多种多样。据《泰顺交通志》记载,到 1987 年底,全县现存桥累共计 958 座,总长 16829 延长米,其中解放前修建 476 座, 7923 延长米。包括木拱廊桥、木平廊桥和石拱廊桥在内的明清廊桥 30多座。其中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木拱廊桥 6座,即泗溪姐妹桥、三魁薛宅桥、仙居桥、筱村文兴桥、三条桥。木拱桥以较短的木材,通过纵横相贯,犹如彩虹飞架宽阔水面,其巧妙的结构,令人惊叹! 溪东桥 , 桥身采用的往往是“蜈蚣结构”。该结构由五六十根二十几米长的圆杉木作为纵梁, 十来根横串梁木结构架成八字形拱桥,另外用八根梁木来固定桥梁。随后在桥拱上方横铺杉木板作为桥面,并盖上穿斗式构架的桥屋。
地方课程——泰顺廊桥-课件(PPT·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