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隐性采访.ppt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隐性采访
一、定义:
采访方式:
面对面采访、座谈采访、视觉采访、书面采访、
电话采访、因特网采访、 体验式采访
显性采访:记者为完成一定的采访任务而亮出自己的身份和意 图的一种采访方式。
隐性采访:记者为完成某一特定的采访任务而把自己的身份和意图隐藏起来的一种采访方式。这是一种特殊的采访方式,又称为“秘密采访”、“暗访”。
二、隐性采访的必要性:
1、保证社会映像的真实再现。
2、使新闻媒体有效地实施舆论监督。
3、新闻媒体参与新闻竞争的有力武器。
三、历史上的几次著名隐性采访:
1、沈荩案
2、范长江的两次西行
3、美者伊丽莎白• 科克伦打入精神病院。
四、隐性采访的特点:
1、出发点具有积极意义。
2、常带有侦察体验的性质。
3、有一定的风险性,甚至献出生命
4、主动出击,精心策划,有备而来。
5、隐藏身份、隐蔽手段、隐藏目的。
6、事实周详,舆论监督力度大。
五、隐性采访中的道德、法律问题:
隐性采访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于无休无止的道德、法律争论相生相伴。一方面,它是采用偷拍、欺骗的手段获取新闻素材,与人们公认的道德、法律相冲突,因此理所当然受到一些道德的责难、或法律的处罚。同时,由于隐性采访无论对于整个社会还是对于新闻事业的发展都有其自身存在的特殊意义,所以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现在,由于隐性采访引发的新闻官司越来越多,其严重性不能忽视。因此,我们必须以道德的眼光、法律的眼光,认真分析探讨隐性采访中存在的是是非非,最终为隐性采访的顺利开展寻找到合适的法律途径。
1、隐性采访时我们应遵循的原则:
公共利益为上原则 守法原则
客观记录原则 动机良好原则
3、隐性采访的法律禁区:
不能涉及国家机密
不能涉及各种公民隐私
不能违背保护未成年和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方面的法律规定
不能涉及商业秘密
2、隐性采访滥用的表现形式:
诱导式采访 过度介入式采访
干扰秩序式采访 利用隐性采访实施犯罪行为
六、采用隐性采访实施舆论监督时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多一些依法之心,少一些无冕之王之气;
多一些法律冷静,少一些偏激浮躁;
多一些技巧性、专业性,少一些简单草率。”
七、公民的隐私权:
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向他人公开或被知悉的秘密。

隐私的内容包括个人的健康状况、生理缺陷、残疾、婚恋经历、 财产状况、 私人日记、信函、生活习惯。

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不愿公开的个人生活秘密和个人生活自由的人格权利。
八、隐性采访中的地点问题:
1、场合分为:公开场合、私人场合。
公开场合:用于公共活动的物理空间,如城市的道路、公园、田野、商场、 剧场、饭店等。
私人场合:私人活动、私人交往的物理空间,不能允许外人自由出入。如个人住所、个人办公室、客房、包间等。
2、判断一个场合是否为公共场所,其标准是该场所的用途。用于公共事物,就是公共场合,否则就是私人场合

隐性采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508 KB
  • 时间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