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幼儿养成教育
新学期开始,我发现班级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大体有三种情况:有一些幼儿不但学习习惯好,上课认真听讲,用具整理得井井有条,也很懂礼貌、守规则,各项常规都很好,一般不用老师提醒就能做到。而有部分幼儿,吃饭磨蹭、集体活动乱讲话、区角活动打闹、争抢玩具、不午睡……需要老师不断地提醒。还有部分幼儿表现在某些方面的情况比较明显,如有的幼儿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有的吃饭挑食,有的行为拖沓,还有的规则意识不强。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为幼儿树立好榜样。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我和班主任老师也按照这些要求做。让幼儿知道好习惯是每个人都需要养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集体生活中,同伴群体也为幼儿提供了相互模仿的对象,影响幼儿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所以,我经常在班级中表扬能按要求做好的幼儿,让其它幼儿模仿学习,发挥同伴间的榜样作用。幼儿有了学习的榜样,就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如何做,马上就会改正。
第二,正面鼓励,耐心引导。班级中没有养成良好常规习惯的幼儿不仅让人格外费心,而且还会对其它幼儿产生不好的影响。因为他们经常犯错,挨批评次数多,但我感到,对这部分幼儿过多地用批评教育效果并不佳,更好的办法是运用正面鼓励,积极引导,在幼儿良好行为出现时及时表扬。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多用正面强化。从某一“闪光点”的行为出现,带动整体行为的改善。
第三,让幼儿明确自己的不足,集中突破。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在某一具体行为方面出现问题。有的是不讲礼貌,有的是午睡习惯不好,还有的是吃饭挑食……这就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来解决。
以上三点是我在幼儿养成教育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幼儿从他律到自律,使常规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受益终生。
让农村“留守儿童”也养成自主阅读习惯
所谓自主阅读习惯指的是学生在阅读行为中针对阅读对象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的行为特征。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是在阅读实践中养成的,它对于提高阅读能力,保证阅读质量,提高阅读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目的有着重要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可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使用不尽。反之,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无计划、无目的、不求甚解,将会严重影响阅读效果,以致终生受害。
一、阅读材料的选择。
(1)要广泛,学生的阅读面要广,博览群书。科普类、童话类、小说类、习作类、散文类等健康的有益身心的皆可涉及。
(2)要精当,可从三方面入手:①让学生把不同作家的相同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性阅读,比一比语言风格或思想感情或写作手法等有什么异同点。②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某一作品相关的书籍(或节选)进行延伸性的课外阅读。③鼓励学生在课本中学过某作家的一篇文章后,再挑选这个作家的其他文章来读。
(3)要远大,学生课外阅读不能只着眼于眼前,要“放长线钓大鱼”。
怎样培养幼儿养成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