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蓝纸本《万叶集》古写本的研究.pdf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6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学校代码:10036 剧矽};委(节贸易声学 University of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硕士学位论文蓝纸本《万叶集》古写本研究培养单位:外语学院专业名称:日本语言文学研究方向:日本文学作者:邱雅文指导教师:马骏教授论文日期:二。一三年五月蓝祗本『万莱集』古辱本研究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特此声明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五产簿疋Ⅺ』≥年多月如El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使用学位论文,或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相关数据库供检索;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斗砰良导师签名。矛弓父为f≥年f月如日一/梦5-月即日摘要《万叶集》作为日本现存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在其诞生后的千年以来广受A 们的喜爱。在没有成熟的印刷术之前,为了满足人们对于《万叶集》的渴望,书法家们挥毫泼墨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写本《月叶集》,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由蓝纸本《万叶集》、桂宫本《万叶集》、元历校本《万叶集》、天治本《万叶集》和金泽本《万叶集》并称的“五大《万叶集》”。本文以诞生于平安初期的蓝纸本《万叶集》为研究对象,从古写本研究的角度出发,围绕古写本本身、书手及其家学、写本中所使用的俗字和通字以及其在书法史上的价值等几个问题展开研究。蓝纸本<万叶集》卷九残卷现存于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共收录诗歌148 首,困全部诗歌写在淡蓝色的斐纸上,故得名“蓝纸本”,与元历校本Cg叶集》并列为日本国宝级文物。关于其书手,曾经一度被认为是藤原公任,但根据减于东大寺的《自笔请文》,目前学界大多数专家认为是“三迹”之一麒原行成之孙藤原伊房所书。不同于祖父行成端正、隽秀的“世尊寺流”正统之风,伊房的笔下充满了放荡不羁、道劲十足的魅力,因此蓝纸本《万叶集》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蓝纸本《万叶集》中出现的俗字、通字数量较多,本文主要以唐代颜元孙所著字样学著作‘干禄字书》为依据,对其中的俗字、通字以及通俗字进行分析和认定。其中出现的俗字有(括号内为其对应的正字,下同):“叠(遑)”、“霸(兜)”、“翻(鹤)”、“翻、盛(右半边对应“奥,r)”、rr盈(鲑)”、"11(颓)”、“■(寐)”、“蠢(者)”、“疆(右半边对应“需”)”、“霹(势)”、“商(徒)”,“矗(益)”、“豳(御)”、“裔(右半边对应“支”)”,共14字。出现的通字有:“蹰(蛀)”、“疆(链)”、“期(等)”、“■(氽)”、“圈(罔)”、“髓(颇)”、“锚(姐)”、“礴(咎)”、“嘴(缆)”、“篮(糍)”、“疆(右半边对应“考”)”、“弱(留)”、“器墓(密)”、“鹈(瘫)”、t。酝(能)”、“溜(取)”、“舞(茫)”、“藏(囊)”、“秘(腾)”、“躯(右半边对应“廷”)”、“矗、曩、强(对应“土”、“窒”、“墓,,)”、“罄(疆)”、“曩(虚)”、“曩(羹)”、“曩(於)”、“■(落)”、‘‘翱(止)”、“曩(足)”、‘‘舔(兆)”、“暖(右半边对应“凝”)”、“黼(下半边对应“介”)”,共32字。在辨识和认定过程中,按照相同部分归为俗字或通字的汉字,根据《干禄字书》“同偏旁者不复广出”的原则,将这些汉字算作同一种形式的俗字,如“瞳”、“圜”、“一”分别对应“土”、“壁”、“墓”,因为“壁”和“基”都是因为“土”的写法为俗体,幽此“簦”、“参”可以与“矗”看做同种俗体形式。而在蓝纸本《万叶集》中还出现了一些既与日本当用汉字写法不同,又区别于《干禄字书》中所收录的J下通俗三种写法的汉字,本文称之为“通俗字”。主要有:“鼹(林)”、“辞(醉)”、“霸(出)”、tr糯(解)”、“螽(焉)”、。r爝(偃)”,共6字。通过与中国其他字书以及R本古书进行对比,“忍(林)”、q}(酹)”、字、“蹿(齿)”三字的俗形在FI本的流行程度远甚于中国。而“鼎(解)”、“磺(偃)”二字则为日本人在中国汉字基础上的大胆创新。从书法研究的角度柬看,本文对同本书法史上的几大流派及其特征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着重阐述了蓝纸本《万叶集》出现的历史背景,即中国

蓝纸本《万叶集》古写本的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2467832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