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关于心理账户研究的文献综述.doc.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心理账户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心理账户理论是行为经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自心理账户理论一经提出就受到了社会各方广泛的关注, 特别是在学术界掀起了一场研究讨论心理账户理论的热潮, 使得该理论不断丰富趋于完善。本篇文章的研究目的在于总结已有的关于心理账户理论的研究,采取的形式是:以初始观点为基础,按时间线索总结归纳该观点的后续发展。【关键词】心理账户综述一、心理账户的概念及分类(一)心理账户的概念早在 1980 年,“心理账户”的概念就被提出了, 但当时并没有对其下一个具体、系统的定义。心理账户理论被系统的提出是在 1985 年, Thale r 认为心理账户就是人们在心理上无意识的会将自己所获的收益划分在不同的账户之下, 并对收益进行管理利用的过程, 而且人们对不同心理账户管理时所用的记账方式、运算法则是不同的。正因为这些心理账户的存在才会使得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时偏离“理性人”的假设。另外, Thaler 教授还对心理账户的分类、特征以及对人们经济行为的影响做了详细介绍。(二)心理账户的分类综合已有的研究, 我们可以发现: 一般心理账户的分类是有两种分类标准的, 即按照财富来源与按照支出项目。其中按照财富来源心理账户可以分为工资收入账户、投资收入账户、经营收入账户与意外收入账户等。而按照支出项目, 则心理账户可以分为生活基本支出账户、娱乐支出账户、情感支出账户与通信支出账户等。至于针对不同人群的更细化的分类,我国学者李爱梅、凌文辁等经调查统计发现我国人民的心理帐户系统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即 3-4-2 分类结构。二、心理账户的相关理论(一)心理账户的非替代性 1. 心理账户的非替代性心理账户的非替代性是 Thaler 于 1999 年所出来的,它的含义是:划分在不同账户中的财富是不可以互相替代的, 它们在功能用途上是存在差异的。例如你辛苦工作赚来的 100 元钱与你中奖得来的 100 元钱的使用态度肯定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人们在对待自己辛苦赚来的金钱时会比较慎重。 2. 对该理论的验证及补充既然人们对不同账户资金的使用态度是不同的, 那么如果人们用不同账户的资金做投资并发生了损失, 则该损失给人们所造成的心理感受肯定也是不同的。损失工资收入肯定比损失意外收入更让人们痛苦。这就是 Soman 等在 2001 年所提出的心理账户与沉没成本效应对消费影响的理论。不同心理账户的资金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那么同一账户的资金是可以互相替代的吗?根据 2002 年 Soman 与 Lam 提出理论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即使是划分在同一心理账户中的两笔资金, 由于人们已经对它们有了不同的消费用途预期,所以一般也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Carrie 于 2002 年和 Milkman 等于 2006 年, 均提出了优惠券、折扣会增加人们非计划性支出的观点。 3. 对该理论的质疑生活中通常存在着一种现象, 即人们理智上认为自己不应该进行某种消费, 但却经常趋于自己的欲望为该项消费找各种理由, 进而进行了该项消费。可以找各种理由, 在另一角度看就是该消费的支出是可以属于多个账户的, 那么用于该项消费的资金就是有替代性的, 这就是所谓的灵活心理账户理论,是 Cheema 等于 2006 年所提出的。(二)心理账户的预算控制 1. 心理账户的预算控制因为不同心理账户中的资金是不可

关于心理账户研究的文献综述.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ohghkyj83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5-0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