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县职业高级中学新校区项目建设
规划建议书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灵璧县职业高级中学新校区。
2、项目单位:灵璧县职业高级中学
3、项目位置:本项目位于灵璧县城西北部,政务新区西侧,钟灵大道北,凤山大道西侧,用地面积516。7亩。、东接新河路,南连居民生活区。整个校区位于灵璧县新城区,,西接灵璧至宿州快速通道,东临政务新区,且位于居民新区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便利,发展潜力较大。
4、项目规模:本次规划是在灵璧县人民政府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发展空间较大。规划用地516。7亩,建筑面积16。02万㎡,其中:㎡,㎡。年均学历教育学生数7000名、非学历教育8000-10000人。教职工456名,班级160个。
5、单位概况:灵璧县职业高级中学创建于1992年,2005年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是一所以计算机应用、机电技术应用、会计、现代农艺技术为骨干专业的省级重点职业学校。学校现为省级农民工定点培训点、
“阳光工程”培训单位、灵璧县就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训练基地,是灵璧县重点建设的职业学校。现有在校生6200余人,教职工389人。
㎡,建筑面积38306㎡,其中:教学楼13601㎡、餐宿楼13305㎡。现有计算机258台,。有计算机维修室、网络实训室、电工电子技能室、电学实训室、会计模拟室等6个实习室和钳工、电工等2个实训车间,校内实训工位272个,由于缺少实训(习)楼及配套的实训(习)设备,学校在校外与安徽璧何田园科技公司、灵璧大诚名公司、苏州华硕电脑公司等公司建立校外实训基地10个.
学校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现在开设有计算机应用、机电技术应用、会计、建筑工程施工、现代农艺技术、电子技术、旅游管理等专业,累计输送技能型人才1万多人。
近年来,学校以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开展各种技能培训,先后开展下岗人员转岗培训、再岗职工技能培训、“温暖工程”、“阳光工程”等引导式、转移就业培训,共培训3500余人技能型人才。学校充分发挥省级重点学校的办学优势,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与苏州华硕电脑公司、关东辰美电子有限公司、江苏动漫协会等企业开展订单培养、,先后为九顶、娄庄、尤集、韦集等农职中学校教师上示范课800余节、举办技能讲座30余次,帮助培训
“双师型”教师35人,其中:计算机应用18人、机电技术应用17人。
学校狠抓质量内涵建设,推进教学管理改革,形成了分层次教学、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冠名班教学等教学模式,“以教育创新促学校发展”、“特色立校、文化强校”等教学经验在全市交流推广。“意识决定措施,思路决定出路,管理决定成败”、“巩固特色教育、形成办学优势、实现战略转型”等经验材料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特色学校"“ 宿州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是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为宿州市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规划编制依据和范围
1.1规划编制依据
1、灵璧县城市总体规划;
2、灵璧县北部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3、教育部、住建部、国家发改委《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
4、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5、灵璧县城市道路专项规划;
6、国家有关法规、规范。
1.2规划编制范围
1、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2、建设场地和建设条件;
3、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4、工程设计方案;
5、环保与节能
6、实施计划进度安排;
7、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8、社会效益分析;
三、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
1、在地域融合的背景下,研究学校应该以何种形态融于城市环境之中,特别是目前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城市面临超强度开发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需求的矛盾之中,如何在与环境相联系同时又避免干扰本次规划要着重研究的课题,规划提出了“在与周围相融合的同时,强调教育设施的独立性".
2、规划的充分研究校园与城市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在充分考虑城市的扩张与校园发展的内在联系的可能性的同时,坚持自由,协调、统一,与环境共生的原则。力求创造一个自然、和谐、亲切的氛围创造富有时代精神的个性化的现代化教育环境,力求创造一个同学们倍感亲切的学习和生活空间,同时努力使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具有某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做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体设施,我们则希望新的建筑能够加强学校适应未来社会变化的能力,使其能够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校园总体规划灵璧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