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藏在胖子中同事媛媛是一管不住嘴的胖妞,一边喊着减肥一边还停不下嘴。家人限制她饮食, 她就把各种零食转移到了办公室。我发现她有个好玩的习惯:每次吃零食,必定拉上也喊着减肥的同事一起,别人不吃她就不吃。平时工作中, 媛媛并不是一个乐于分享的人, 在这件事上她为何如此有爱呢? 芳香心理咨询师韦学亮: 轻薄薯片、韩国烤肉永远要比营养专家的意见更有吸引力, 更有人情味。多吃, 尤其是一些不健康食品, 源于人们的美食依赖。它就像开机自动运行的程序,让我们无法抵制。要求人们停止对美食的渴求是残忍的。从文化层面来看,美食不仅仅是食品,而且和人类价值息息相关。比如,生日蛋糕不仅仅是造型优美的点心,它更代表着彼此之间的爱意;汤圆不仅仅是一种食物, 它更寓意着团圆、圆满……从社会层面来看, 美食也寓意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待, 一家人团聚分享美食, 是家庭和谐的一种体现,难怪央媒都发文倡导对美食的追求。一边是甜蜜蜜、美滋滋的美食, 一边是脱缰野马般飙飞的体重, 这对管不住嘴的小胖子们来说可真是个艰难的选择。他们时刻惦记着食物,却不得不用强大的意志力加以克服。可以想象, 当他们看着干吃不胖的瘦子大快朵颐时,内心该是何等煎熬。很遗憾,媛媛就是一个不幸的胖妞,家人的限制无法割断其对美食的心理依赖, 但作为一个妙龄女孩子, 她也有对热辣身材、姣好容貌的强烈追求。如何在减肥和满足欲望间获得平衡, 媛媛也是动了脑筋的。把零食带到办公室, 还要拉要减肥的同事一起吃, 这是典型的去个性化心理。在去个性化的情境中, 人们会表现出平常受抑制的行为, 而且对那些在正常情况下会引发自我控制机制的线索也不加反应。比如,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可能会在游行队伍中大喊大叫; 一个礼貌文雅的人,可能在网上与他人一起恶语伤人。平时并不乐于奉献的媛媛, 在零食方面主动与同事相约共享, 实际上是希望通过把自己隐匿在喊着减肥的人群中, 以弱化自己的突出行为。如此一来无论是
把自己藏在胖子中.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