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摘要: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基本上已实现了全民医疗。政府对医疗领域的投入正逐年增加, 为了保证政府资金的安全投放和使用, 公立医疗机构迫切需要一套科学、规范、健全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文章就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要素进行阐述, 结合目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现状, 推进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与管理的改进。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和经济的医疗服务。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目标构成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概述(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定义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是医院为了实现自身做大做强, 而对医院的各项经济活动规定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同时对各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评估,最终实现防范和管控各项经济活动的风险。(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目标 1. 合理保证公立医院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合理保证公立医院经济活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进行, 避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这是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最基本的目标。 2. 合理保证公立医院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公立医院的货币资金和其他资产存在被挪用、贪污、盗窃的风险, 必须加强控制, 确保医院资产的安全完整;同时,资产配置不合理,资产损失浪费,使用效率低下等, 也是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3. 合理保证公立医院的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医院财务信息是对医院经济活动的客观反映, 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是医院的法定义务。医院内部控制应为医院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提供合理保证。 4. 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公立医院要进一步完整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 三权分立的机制, 并建立事先防治和事后惩治构成的反腐倡廉机制, 充分运用内部控制的制衡原理, 发挥流程控制作用, 有效地预防腐败。 5. 提高医院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能够改善医院内部管理, 促使医院执行国家有关规定、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定, 坚持厉行节约, 勤俭办事原则; 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正确处理国家、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保持医院的公益性, 最终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构成(一)内部环境医院内部控制中的内部环境包括: 医院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 明确医院各级领导在决策、执行、监督方面的职责权限, 做到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医院必须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设置审计机构并配备相关工作人员, 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医院应以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创造员工公平竞争的环境, 留住人才; 医院必须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二)风险评估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包括: 医院首先了解本医院的经营过程来自医院内部的和来自医院外部的各种风险; 接着对这些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 确定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最后针对分析结果确定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三)控制活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中的控制活动具体有七种措施: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授权审批控制; 会计系统控制; 财产保护控制; 预算控制; 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医院根据对各项经济活动中风险评估的结果, 决定具体采用何种措施实施控制, 做到医院内部控制不存在空白点, 同时又能对重要经济业务采取更为严格控制措施,确保医院不存在重大缺陷。(四)信息与沟通信息在医院内部、医院外部及医院内部和外
浅谈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