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县城市发展的几点想法淅川区位特殊、地位特殊、功能特殊, 怎样建设城市?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城市?不仅关系到淅川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 更关系到淅川的对外形象和长远发展。为此,提出一些想法,供领导参阅。一、淅川城市发展正处于黄金机遇期近年来, 县委、县政府在全力推进移民迁安这一“国字号”工程的同时, 始终坚持把城市建设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予以强力推进, 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原有基础上, 县城规划控制区扩大到 70 平方公里, 建成区面积发展到 20 平方公里, 城区人口突破 20 万人, 新建了鹳河二桥、 X01 1 线城区段, 开建了南环路、鹳河三桥、富强路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工程,人民路、丹江大道、南阳路、新建路等城区主干道路升级上档, 初步形成了“七纵五横”的城市格局,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城市品位不断提升。但是, 我县城市发展与周边县市相比差距较大, 城市规划先天不足, 城市建设档次较低, 城市建筑千篇一律, 城市面貌陈旧落后, 城市布局狭小拥挤,与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城市形象极不相称。加快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已成为我县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一个艰巨紧迫的任务。随着我县大移民的胜利完成, 全县工作重心转移到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上来, 城市发展也步入黄金期: 一是城市转型升级的机遇。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超前谋划, 立足破解水质保护和经济发展“两难”问题, 明确提出建设渠首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构想,得到了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尹晋华,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 副省长刘满仓等省市领导的肯定和支持。我县聘请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高标准编制了生态经济示范区规划。经过大力争取, 渠首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已列入省“十二五”发展规划, 国家发改委也将渠首生态经济示范区纳入“中原经济区规划”,国务院正在审批。渠首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已上升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的重大发展战略。与此同时,撤县设市工作拉开序幕。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尹晋华莅淅调研时明确指出,淅川应力争尽快撤县设市并更名为“丹阳湖市”。省委政策研究室深入淅川调研并以内参形式, 明确建议“省委、省政府积极向国家申请将淅川撤县设市”。南阳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并同意淅川撤县设市, 成立专门机构, 统筹指导、协调淅川撤县设市有关事宜。我县也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牵头的撤县设市领导小组, 加大对上衔接力度, 加快撤县设市步伐。虽然撤县设市可能影响到贫困县帽子, 短时间内影响部分项目的争取。但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从长远发展看, 撤县设市乃大势所趋, 摘掉贫困县帽子只是时间问题。更为重要的是, 渠首生态经济示范区和撤县设市这两个“重头戏”, 为淅川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两件要事取得实质性进展, 也要求我县必须加快城市转型升级步伐, 塑造与之相对应的城市形象, 在宏观层面上为我县城市提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城市建设资金面临新一轮增长。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和各项复建工程的全面展开, 国家拨付的大量资金进入我县, 有利于拉动我县新一轮经济增长, 也为加速城市发展带来了机遇。特别是省加大对淅川的扶持力度,有利于我们向上争取有关城建项目,推动城市发展。尤其是近年来, 我县工业经济始终保持高位运行态势,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县域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整体运行质量不断提升, 财政收入逐年增加, 财力比较充沛, 对城市发展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更为重要的是, 城市经营效果初显, 城市建设自我造血能力不断增强, 为城市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城市发展面临着良好环境。在决策层面上, 省市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决策始终坚定, 特别是新一届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建设, 在城市发展上, 思路更加开阔, 措施更为得力, 加快城市发展的决心和力度更大, 为城市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决策环境。在工作层面上, 去年以来, 城市规划全面启动, 城市经营强势推进, 城建投入不断增加, 尤其是丹阳湖公司介入城市发展, 助推了我县城市建设步伐, 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城市发展工作格局。在社会层面上, 人民群众寻求高质量生活、高水平宜居环境的愿望不断增强, 社会上下对提升城建水平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加快城市发展、建设美丽家园已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 使得我县城市发展拥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可以说, 加快我县城市发展, 承天时, 秉地利, 聚人和, 正处于发展的最佳机遇期。二、我县城发展的基本定位和构想今后几年, 是淅川城市发展的关键期。根据淅川地位、特点和实际,综合各方信息,我们认为, 淅川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发挥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品牌优势, 以渠首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为载体, 突出县域特色, 挖掘资源优势, 围绕生态宜居幸福城市建设, 重点抓好“一环一轴一城一绿四区”五大工程, 打造豫鄂陕三省毗邻区域次中心城市。一环,即交通大外
城市建设调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