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A封装技术
摘要: 本文简述了BGA封装产品特点、 结构和部分BGA产品封装工艺步骤, 对BGA封装中芯片和基板两种互连方法--引线键合/倒装焊键合进行了比较和对多个常规BGA封装成本/性能比较, 并介绍了BGA产品可靠性。 另外, 还对开发中国BGA封装技术提出了提议。
关键词: BGA; 结构; 基板; 引线键合; 倒装焊键合
中图分类号: TN305.94 文件标识码
1引言
在当今信息时代, 伴随电子工业迅猛发展, 计算机、 移动电话等产品日益普及。 大家对电子产品功效要求越来越多、 对性能要求越来越强, 而体积要求却越来越小、 重量要求越来越轻。 这就促进电子产品向多功效、 高性能和小型化、 轻型化方向发展。 为实现这一目标, IC芯片特征尺寸就要越来越小, 复杂程度不停增加, 于是, 电路I/O数就会越来越多, 封装I/O密度就会不停增加。 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要求, 部分优异高密度封装技术就应运而生, BGA封装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集成电路封装发展趋势图1所表示。 从图中能够看出, 现在BGA封装技术在小、 轻、 高性能封装中占据关键地位。
BGA封装出现于90年代早期, 现已发展成为一项成熟高密度封装技术。 在半导体IC全部封装类型中, 1996-这5年期间, BGA封装增加速度最快。 在1999年, BGA产量约为10亿只, 在估计可达36亿只。 不过, 到现在为止该技术仅限于高密度、 高性能器件封装, 而且该技术仍朝着细节距、 高I/O端数方向发展。 BGA封装技术关键适适用于PC芯片组、 微处理器/控制器、 ASIC、 门阵、 存放器、 DSP、 PDA、 PLD等器件封装。
2 BGA封装特点
BGA(Bdll Grid Array)封装, 即焊球阵列封装, 它是在封装体基板底部制作阵列焊球作为电路I/O端和印刷线路板(PCB)互接。 采取该项技术封装器件是一个表面贴装型器件。 和传统脚形贴装器件(LeadedDe~ce如QFP、 PLCC等)相比, BGA封装器件含有以下特点。
1)I/O数较多。 BGA封装器件I/O数关键由封装体尺寸和焊球节距决定。 因为BGA封装焊料球是以阵列形式排布在封装基片下面, 所以可极大地提升器件I/O数, 缩小封装体尺寸, 节省组装占位空间。 通常, 在引线数相同情况下, 封装体尺寸可减小30%以上。 比如: CBGA-49、 BGA-320(节距1.27mm)分别和PLCC-44(节距为1.27mm)和MOFP-304(节距为0.8mm)相比, 封装体尺寸分别缩小了84%和47%, 图2所表示。
2)提升了贴装成品率, 潜在地降低了成本。 传统QFP、 PLCC器件引线脚均匀地分布在封装体四面, 其引线脚节距为1.27mm、 1.0mm、 0.8mm、 0.65mm、 0.5mm。 当I/O数越来越多时, 其节距就必需越来越小。 而当节距<0.4mm时, SMT设备精度就难以满足要求。 加之引线脚极易变形, 从而造成贴装失效率增加。 其BGA器件焊料球是以阵列形式分布在基板底部, 可排布较多I/O数, 其标准焊球节距为1.5mm、 1.27mm、 1.0mm, 细节距BGA(印BGA, 也称为CSP-BGA, 当焊料球节距
<1.0mm时, 可将其归为CSP封装)节距为0.8mm、 0.65mm、 0.5mm, 和现有SMT工艺设备兼容, 其贴装失效率<10ppm。
3)BGA阵列焊球和基板接触面大、 短, 有利于散热。
4)BGA阵列焊球引脚很短, 缩短了信号传输路径, 减小了引线电感、 电阻, 所以可改善电路性能。
5)显著地改善了I/O端共面性, 极大地减小了组装过程中因共面性差而引发损耗。
6)BGA适适用于MCM封装, 能够实现MCM高密度、 高性能。
7)BGA和~BGA全部比细节距脚形封装IC牢靠可靠。
3 BGA封装类型、 结构
BGA封装类型多个多样, 其外形结构为方形或矩形。 依据其焊料球排布方法可分为周围型、 交错型和全阵列型BGA, 图3所表示: 依据其基板不一样, 关键分为三类: PBGA(PlasticballZddarray塑料焊球阵列)、 CBGA(ceramicballSddarray陶瓷焊球阵列)、 TBGA (tape ball grid array载带型焊球阵列)。
PBGA(塑料焊球阵列)封装
PBGA封装, 它采取BT树脂/玻璃层压板作为基板, 以塑料(环氧模塑混合物)作为密封材料, 焊球为共晶焊料63Sn37Pb或准共晶焊料62
2021年BGA、CSP封装技术资料样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