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王守仁颜元教育思想
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第五讲
朱熹、王守仁、颜元的教育思想
自古以来,有这样一群僧人,他们遵守戒律,不吃肉,不
喝酒,整日诵经念佛,而与其他和尚不同的是,他们往往
几十年坐着不动,甚至有的鞭打折磨自己的身体,痛苦不
堪却依然故我。有这样一群习武者,经过多年磨练,武艺
已十分高强,但他们却更为努力地练习,坚持不辍。有这
样一群读书人,他们有的已经学富五车,甚至功成名就
却依然日夜苦读,不论寒暑。他们并不是精神错乱,平白
无故给自己找麻烦的白痴,如此苦心苦行,只是为了寻找
样东西。传说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种神奇的东西,它无
影无形,却又无处不在,轻若无物,却又重如泰山,如果
能够获知这样东西,就能够了解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的奥秘
看透所有伪装,通晓所有知识,天下万物皆可归于掌握!
这并不是传说,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第一章朱熹的教育思想
重建白克书院行昏书院苦
书句注》
该并是术经米
离化表作,是
明清化经学收育
法充教和科考试
评分、出缆的部
含精山穑
福建一武夷山一朱熹旧居
朱熹老宅
朱
11801200
生平简介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后改为仲晦,号晦
庵。祖籍婺源(现江西婺源县),出生在福建南剑(今
南平)尤溪县。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教育思想与实践对中国封
建社会后期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18岁
中举人,19岁登进士,从此走上仕途。曾先后任泉
州同安县主簿、知江西南康军、提举浙东常平茶盐、
知漳州、知潭州等地方官。绍熙五年(1194年)八月,
朱熹己65岁,被任命为煥章阁待制兼侍讲,为宁宗
皇帝进讲《大学》。但仅40天即被罢免,从此结束
了坎坷不平的仕途生涯。
朱熹一生主要是从事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他是南宋著名
的理学家,继承和发展了二程学说,成为南宋理学思想的
集大成者。
他又是一位大教育家,毕生讲学活动不断。他曾长期在福
建祟安武夷山“寒泉精舍”、“武夷精舍”授徒讲学。绍
熙二年(1191年),他由祟安迁居建阳考亭,建“竹林精
舍”,聚徒讲学。绍熙五年(1194年),由于学生人数增多
他扩建精舍,并改名为“沧洲精舍”,表示“永弃人间事
吾道付沧洲”的志向。即使在为官从政期间,他每到一地,
也不忘设学育才,并亲自讲学。他在知南康军时,主持修
复白鹿洞书院,直接参与书院的组织管理,而且还亲自拟
订了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成为南宋以后书院和各
地方官学共同遵守的学规。
朱熹王守仁颜元教育思想共47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