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梦》 教材教法分析
一、教材:
《绿色的梦》是一首深受中学生喜爱的歌曲,由梁和平作词,潘振声作曲。歌曲采用D大调,4/4拍,二段体的曲式结构。前奏后齐唱部分为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前两个乐句运用了八分休止符的节奏,从弱拍开始,旋律清新跳跃、抑扬顿挫;第三、四两个乐句是在前两个乐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旋律由紧缩变为舒展,逐步将歌曲推向高潮。第二乐段以二部合唱的方式出现,增加了音乐的歌唱性和抒情性。十六分音符和切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的情绪变得更为清新明亮、充满生机。表达了对祖国家园的无比热爱之情和对地球家园的美好祝愿。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绿色的梦》,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让学生养成规范、良好的歌唱习惯,在歌曲学唱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读节奏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元素在表现“绿色的梦”这一主题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歌唱教学设计过程中,通过听、唱比较法,参与体验法、,让学生感受、理解、演唱歌曲,使学生认识到恰到好处的运用歌曲的艺术处理手法,能使歌唱更富有感染力。本课教学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1、课前我通过播放歌曲《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和歌曲《春天在哪里》,让学生说出这两首歌曲的歌名和作者,教师提示,转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题。
2、教师简单地介绍一下词曲作者。
3、欣赏歌曲,让学生感受优美、欢快的音乐,美妙的童声合唱,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音乐课堂,又为新课埋下伏笔。
4、再次欣赏音乐,(学生小声跟唱),然后理解这首歌曲基本的音乐要素,(速度、情感、演唱方式等)
5、跟唱学习,一遍后,分析歌曲应该分几个乐段,以及解决歌曲的难点(第二乐段第一、二小节)和弱起拍的演唱技巧。
6、学生跟琴演唱,师根据学生演唱的情况,指导演唱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着重是弱起拍和情感把握的问题。
7、比赛的方式分组进行演唱。
8、挖掘本首歌曲的主题思想。然后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师伴奏)
最后,布置几项课下作业,进行绿色宣言。
本课我将歌曲的结构、高潮、力度、速度、以及每个乐段表现的情绪及内容,掌握歌曲的难点等,都容入到学生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这样会使学生更轻松的理解与掌握歌曲,从面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最后挖掘歌曲的主题,加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绿色的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