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的城市建设
西周社会思想概述
继承商的天命观
“天不可信”、“天道靡常”
新的社会秩序观——礼、孝
宗法制度
进一步严密“大宗”、“小宗”的组织,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度,通过联姻连结姬姓以外的贵族,形成以姬姓为核心的统治体系
政治上强调尊卑差别的礼制,改变了前代的类似联盟式的关系,而是严肃的君臣关系和天下大宗小宗的关系
西周的城市建设
西周经济概况
商人重商,周人重农,视农为本,商为末。
主要商业由政府经营,而且专为奴隶贵族服务。
兵制编户组织
编制与田制、兵制相适应,闾里制,按照地域而不是血缘关系组织
都邑规划概况
都邑规划的成熟阶段
城邑规划的总结王城
成周(洛邑)的建设(为监视殷顽民而设)
西周的城市建设
周代都邑规划体制
两类城邑
宗法血缘政治据点的城邑,统称为“都”。
按营国制度城邑规划体制,“都”又按照政治等级分为三级,王城、诸侯国都城、卿大夫采邑城
“都”与一般居邑的区别在于有无宗庙。
西周的城市建设
周代都邑规划体制
周人重视礼制,王城规划特别强调按方位尊卑布置不同尊卑等级的功能分区
王畿规划——王畿内只有采邑而无封国——权力的集中
东周王城
城墙为夯土墙
不规则正方形
中心部分的建筑遗址分布在中央偏南
西周的城市建设
周代王畿区域规划
继承前代的王畿制度,建立以国都为核心的庞大区域作为王的城邦。
《周礼·职方氏》:“方千里曰王畿”
择中建国的“中商”传统,择领土之中建都制畿
周代王城规划
西周的城市建设
《考工记·匠人》
匠人的职责:
建国——给都城选址,测量方位、确定高程
营国——规划都城,设计王宫、明堂、宗庙、道路
为沟洫——规划井田
都城规划制度: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宋《三礼图》王城
中外城建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