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目的和要求.doc仪器分析
目的和要求
仪器分析是化学院备专业的基础课程2—,是测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含量、状态和讲行 科学研究与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课程内容既有成分分析又有结构分析,既有无机分析又有 有机分拆。它是从事化学、生物、地质、环境等学科工作人员的基础知识。
通过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基木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初步具有应用此类方法解决 相应问题的能力。
常用仪器分析方法是:原了发射光谱法、原了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 外吸收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电位分析法、电解和库仑分析法、伏安法和极谱法、色谱 法、质谱法等。通过课稈的学习,学生对这些方法的原理、仪器结构及其应用要有基木的理 解,而对其他一些仪器方法,如X-射线分析法、电了能谱法等的原理有初步了解。
具体的要求可归纳为:
理解各分析方法的原理。如定性、定量分析的依据,有关的定律、公式及其应用。
2・知道有关仪器的结构。如仪器由儿部分组成,有哪些重要部件,简单工作过稈。
了解备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及局限性,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
掌握各方法的分析步骤和数据处理。了解备方法对样品的要求与样品的处理,实验 条件的选择,基本数据的运用,分析数据的处理。
对大纲的说明
北大化学院正式开设仪器分析基础课是在1983年,当时参考了 1980年5月在长春召开 的高校理科化学教材编审会审定的综合大学化学专业仪器分析教学大纲,结合我校具体情 况,课稈由紫外可见、原子光谱、电化学、色谱分析四大部分组成。1984年开始,组织统 一教学小组,教学内容则不断充实有机结构分析的四大谱内容,适当简介表血分析。为了适 应现代仪器分析的要求,增设了电路与测量的基木知识。
1986年理科分析化学教材编审小组在武汉对80年大纲重新修订,明确提出课程内容应 兼顾成分分析和结构分析,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在课稈内容的安排方面,各校可在该大纲 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1992年国家教委又颁布了 “高等学校化学专业基 木培养规格个教学的基本要求”。
我们根据木校的情况,保留了电路与测量的基木知识,重点介绍运算放大器的应用,让 学生能理解仪器分析屮一般的线路原理图。各部分在深度和广度上稍作加强,但在种类繁多 的仪器分析方法里,我们选择了光分析、电分析、色谱分析和有机结构分析的四大谱为重点, 作为基木内容。在深度上木课程作为入门教冇,偏重介绍基木原理和典型的应用;在选材上 我们希望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基础教育。
1996年国家教委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呼和浩特召开理科分析化学教学与教材建设研讨 会,对1986年的大纲作了修订。会议认为21世纪是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 科学及信息科学等发展的时代,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手段Z—是分析化学,特别是分析化学屮 的仪器分析。为此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增删,进一步巩固有机结构四大谱,增强了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内容,普遍增加了各种方法在生命科学及环境科学等领域屮应用等内容的 讲授。为了扩大同学的知识面,跟上仪器分析快速发展的形势,不定期组织有关的讲朋,如 毛细管电泳、热分析、流动注射分析、微机在仪器分析屮的应用等。
根据新的教学计划,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的总要求分为两个层次,即基木要求和较高要 求两种,基木要求包括化学分析(2学分)和仪器分析(2学分),要求选修分
仪器分析目的和要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