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收获机械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王昊宇(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 1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摘要: 介绍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的基木概念及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概况、通过对比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玉米收获机械研制、应用的现状, 了解我国在玉米收获机械的研发、生产方面存在的不足,指出我国玉米机械今后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关键词: 玉米收获机;研究;应用;现状;发展方向当前我国已形成三大玉米生产区,一是北方玉米区,包括东北三省、内蒙、河北、山西及津京地区等,播种面积约占全原玉米区, 包括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区,播种面积约占全国 25 %;三是西南丘陵玉米区,包括云南、贵州地区等地区,播种面积约占全国 15 %。若按 50 %机收而现实情况是我国玉米机收率不到 2%, 远远低于小麦 70 %和水稻 20 %的机收水平。玉米机械化收获已成为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 为此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1. 国外玉米收获机械化现状世界上第 1 台玉米联合收获机是由澳大利亚昆士兰文巴的艾伦(e Hand) 于 1921 年设计出来的,经过多次完善和改进, 逐步开始由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生产和使用。目前, 国外玉米收获机的研究与生产已经成熟, 美国、德国、乌克兰、俄罗斯等西方国家的玉米收获( 包括籽粒和秸秆青贮) 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各国根据区域条件及耕作方式的不同,分别采取了相应的收获方式:在美国、加拿大和西欧各国, 大而积采用谷物联合收割机( 直接收获玉米籽粒); 而在俄罗斯、乌克兰和东欧一些国家, 广泛应用的是专用玉米收获机械( 收获玉米果穗)。从总体设计来看, 国外机型有两种基本的形式:一种是专门用于玉米果穗的收获机,俄罗斯、乌克兰和东欧的一些国家, 由于玉米在收获期籽粒含水率高, 不适合直接脱粒, 因此采用专用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玉米果穗,如乌克兰赫尔松公司生产的 KCKY-6 型玉米收获机, 可以进行摘穗、果穗剥皮与青贮联合作业, 实现茎穗兼收。另一种是在小麦联合收割机上配置专用的玉米割台, 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由于其种植地块大多为一年一季种植, 收获时玉米籽粒的含水率较低, 一般在谷物联合收割机上换装玉米割台, 采用直接脱粒的收获方式进行直接收储。如美国的约翰迪尔公司、凯斯公司、爱科公司、德国的 Mengle 公司和道依茨公司等生产的玉米联合收获机, 绝大部分是在小麦联合收获机上换装玉米割台, 通过调节脱粒滚筒的转速和脱粒间隙进行玉米的联合收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国外的玉米联合收获设备正在向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 向高效、大型、大功率、大割幅、大喂入量和高速发展在保证良好的作业性能前提下, 玉米收获机向高效、大型、大功率、大割幅、大喂入量和高速发展。约翰迪尔公司生产的大型谷物联合收割机配套 1293 型玉米割台,一次可收获玉米 12 行,割台总幅宽达 8 米左右;联合收割机最大功率达 250Kw 左右, 喂入量由一般得 发展到 。 . 向扩大机器的通用性和提高适应性发展同一台收割机可同时配套多种专用割台(如水稻、大豆、玉米、小麦、向日葵等) , 同一机器还可以配套不同割幅的割台以适应不同作物和不同单产的需要;改进机体结构(如收割台的仿形机构、
玉米收割机课程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