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空洞型肺结核效方
【来源】黄一峰,《中医杂志》(6)1989年
【组成】南沙参15克,天麦冬各10克,炙百部10克,炙紫菀、桔梗各3克,肥玉竹15克,茯苓10克,生甘草3克,地骨皮10克,生牡蛎30克(先煎),十大功劳叶10克,母鸡1只(约500多克)
【用法】取母鸡净身之肉,不放盐、酒等佐料,文火煮浓汁6杯。余药用水浸泡30分钟,文火煎煮40分钟,作取药液,加水再煎30分钟过滤,将两次药液混合成两杯(约400毫升),备用。每日2次服中药、鸡汁各1杯。
【功用】补虚杀虫。
【方解】空洞型肺结核形精俱不足,非血肉有情之品,难以康复。故方中以鸡汁大补五脏为主,培元固本;以百部、紫菀、桔梗、玉竹、地骨皮、甘草、生牡蛎、功劳叶等养阴润肺、止嗽化痰、降火凉血,兼除虚热,且有杀虫之功,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以上药味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痨作用。合而用之,共奏补虚、杀虫之功。本方具有两大作用,一方面培补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一方面杀虫。是针对病因治疗,以标本兼治。若长期坚持服用,可获良效。
【主治】空洞型肺结核,属阴虚火旺、形瘦潮热、口干舌绛少津或见痰血者。
【疗效】屡用屡验,一般连服2个月即可痊愈。
132 抗痨弥洞散
【来源】谢明福,《四川中医》(1)1986年
【组成】蜈蚣84克,冬虫夏草70克,百部、山药各100克,黄芪200克,鸡子28枚。
【用法】先将蜈蚣、冬虫夏草分研细末和匀,再平分为28等分。另将黄芪、百部、山药等药同时浓煎后冷却,再入鸡子,以文火煮熟,连同药渣浸泡10天。每日服2次,每次服药鸡蛋1枚,药粉1包。(此法宜于冬季,若在夏季可将鸡子和药渣放入冰箱内储存,以免霉烂变质。)14天为1疗程。
【功用】补虚杀虫。
【方解】本方的制方原则是,一则杀其虫以绝其根本,一则补其虚以复其真元,故方中用蜈蚣味辛有毒,能攻毒散结;百部润肺止咳、杀虫;冬虫夏草补虚损、益精气、止咳化痰、治虚喘痨嗽。以上三药据中药大辞典记载,对结核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黄芪益气固表托毒生肌,补肺弥洞;山药滋脾阴,以利土生金。取药补不如食补之意,仿大小定风珠之滋阴潜阳法而入鸡子。诸药配伍为用,共奏补虚杀虫之功,故用之多效。
【主治】肺结核,无论是浸润性肺结核,慢性粟粒性肺结核,还是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均可用之。
【加减】纤维空洞型者加白芨100克,五倍子10克;病重者再加蟾酥少许。
【疗效】治疗肺痨10例,结果痊愈7例,明显好转3例。
133 月华消瘰汤
【来源】宋光铸,《新中医》(2)1987年
【组成】牡蛎30克,夏枯草、浙贝母、玄参、白芨、天冬、北沙参各15克,百部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阴降火,散结软坚,化痰止咳。
【方解】本方系从《医学心悟》月华丸和消瘰丸化裁而成。方用月华丸,其作用是滋阴降火,消痰祛瘀,止咳定喘,保肺平肝,消风杀尸虫;消瘰丸的作用是清热散结软坚,加夏枯草作用更强,由痨虫引起的“息贲”、“风消”,二方合用有标本同治之妙。
【主治】浸润或空洞型肺结核。
【加减】吐血加生地、阿胶(烊)各15克,田三七6克;阴虚加百合30克,麦冬、怀山药各15克;潮热盗汗加青蒿、地骨皮各15克;血瘀加当归10克,丹参20克,赤芍15克;纳呆加鸡内金10克。
【疗效】治疗46例,用药3~4疗程(以40天为1疗程,休息一周,进行下1疗程),结果:痊愈26例(肺部一切正常),显效16例(空洞愈合,浸润吸收,尚有少量斑片状阴影)好转2例(空洞缩小,浸洞部分吸收),无效2例。
134 和解宣化汤
【来源】程门雪,《程门雪医案》
【组成】银柴胡(水炒)、远志各3克,炙鳖甲、甜杏仁、象贝母、炒谷芽、炒麦芽各9克,竹沥、半夏、紫菀各6克,黄芩(酒炒)、知母(酒炒)、橘红各45克,生薏苡仁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和解宣化,凉营退热。
【方解】方中柴胡,鳖甲滋阴清虚热;杏仁、贝母、柴菀宣肺止咳;谷芽、麦芽健胃消食;竹沥、半夏化痰降逆;黄芩、知母清热凉血;远志安神除烦;橘红宽胸理气;薏苡渗湿利水。诸药配伍为用,共奏和解宣化,凉营退热之功,故对阴虚潮热诸证,有较好的疗效。
【主治】阴虚潮热,缠绵不愈,或肺痨发热、口苦、咳嗽有痰、胃纳不香等。
【加减】咳嗽重加款冬花6克,炙枇杷叶9克。
【疗效】屡用均有较好疗效。
135 清肺活肝理痨汤
【来源】武明钦,《中国中医药报》1990年
【组成】黄芩、青蒿各10克,制鳖甲15克,地骨皮10克,知母、山慈菇各15克,川贝母10克,生白芍25克,干生地15克,郁金10克,玉竹15克,仙鹤草30克。
【用法】上药加水文火煎,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
【功用】清肺止咳,滋肾活肝。
【
治肺结核秘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