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忠瞿秋白
By张琴
Clues
生平简介
主要著作
理论思想
影响
马建忠
生平简介
马建忠(1845年2月9日-1900年8月14日),别名干,学名马
斯才,字眉叔,江苏丹徒(今镇江)人,中国清末洋务
要官
员、维新思想家、外交家
其所著《文通》是
部
中国人编写的全面系统的
法著作
文献通考》作者
马端临第二十世孙。父亲马岳熊,在家乡行医经商。有四兄一姐
哥马
疆大拿酚莺相眉进军粮台。四哥即著名爱国人王,
马建忠从小学晓中国传统经史,五岁就谂考科举。1853年(威主
南墓,马家遂搬去溟躲避戍科。马建忠与
西菩就读中西学并重的天主教球徐
ge o
ignace
法文和拉丁文等课程,同时准备科举,后与其四
哥同为该校首届毕业生。受
年至1860
的影响,他“决然舍其所学,而学所谓洋务者
进入耶稣会
学导验质均古支无栗真盗的李预单西的新
修士,继续学习拉丁文
和
等。经过
行文字以
1870年(同治九年),经二哥马建勋引荐,他也成为
李鸿章的幕僚,随办洋务。因为熟悉西洋文化和语言,
他受到李鸿章的赏识。1876年(光绪二年),他以郎
中资格被李鸿章派往法国学习国际法,同时兼任中国驻
法公使郭嵩焘的翻译。1877年(光绪三年),他通过
了巴黎考试院的文科和理科考试,成为第一个取得法国
高中会考毕业证书(fr: Baccalaureat)的中国人。
1878年(光绪四年)至1880年,他进入巴黎自由政治
学堂(fr: Ecole libre des sciences politiques,巴黎
政治大学前身)全日制学习公法(fr; droit public)。
主要著作
《富民说》
《马氏文通》
《适可斋纪言纪行》
《勘旅顺记》
丶890年(光绪十六年),马建忠开始撰写《富民说》,主张发展
对外贸易、扶持民间工商业等措施以富民强国,并将《富民说》
上呈季鸿章。
《马氏文通》(原名《文通》,1898年出版,马建忠著)是中国
关于汉语语法的第一部系统性著作。这本著作开建了中国的语
《马氏文通》是马建忠参照拉丁语法体系,同时参照中
法榛案
的一些说法,经
的整理、搜集创建了一套汉语的语
书分10卷。卷一讲正客,介主要的术语,相当子本
读的祷焘总一羡落旮绔蘆叠審還梨罡認方论句
《适可斋纪言纪
认为“讲富者以护商为本,求强者以得民
心为要”,“他如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提
出对外通商是“求富之源
为要发展对外贸易,就必须发展
乘兴狲騫工龠皿关校扇譯努派蓊耋晸策商人纠股立公
翻译思想
、将翻译事业与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
马建忠谙熟西方社会政治思想,科学与文化。甲午战争后,
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他认为要使中国富强,必须学
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提倡变法自强。欲知己知彼就必须全力发展翻译事业。他
将翻译事业与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并于1894年向清
廷呈上《拟设翻译书院议》。在其中他指出当时翻译之状
况并就翻译书院的规模、生源、学制、师资、课程设置、
培养目标、教学管理、应译之书,以及图书设备、印刷出
版、建院地点和经费来源等九大方面一一缕陈,精辟、具
体、全面,构成翻译书院建设的整个科学体系。他所设之
翻译书院并非一般外语学校而是外语和科学知识兼学的新
式学校。他认为
第
“翻译书院之设专以造就译才为主”,马氏所说的造就
“精通洋语洋文,兼善华文,而造其堂奧”的译才;绝非一般
外交外贸等洋务“通事”“舍人”之才,而是造就担当翻译西
学书籍,传播西方社会政治思想文化,肩负改造社会重任的
“国家栋梁之才
这就是马氏为何把翻译事业同国家民族命
运联系在一起,把翻译事业摆在如此重要的地位的宏观翻译思
想。这一翻译思想在我国近代翻译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第二,译书乃“知己知彼”之举,马建忠将应译之事拟分为
三类:一是各国的时政,二是居官者考订之书,三是外洋学馆
应读之书。作为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的马建忠,其译书主
张有明确的政治目的,他要“知己知彼”,他要把反映资本
主义国家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科学著作,把反映资本主义社会
赖以建立和巩固,并奉为准绳的科学思想
以弊之,把西
学的精髓”译介到中国来,维新自强,启迪民智,共赴救亡
图存大业
、“善译”说
丶1894年写的《拟设翻译书院议》明确指出了翻译对中
国反抗外国欺侮,并最后战胜外敌的重大意义和创设翻
译书院、展开翻译活动、培养翻译人才的紧迫性。在该
文中,他提出了自己的“善
马建忠 瞿秋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