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状判别
1.泰国大风子 种子略呈不规则卵圆形, 或带3~4面形, 稍有钝棱; 长1~, 直径1~2cm。 表面灰棕色至黑棕色, 较小一端有凹纹射出至种子1/3处, 全体有细纵纹。 种皮坚硬, ~2mm, 内表面浅黄色至黄棕色, 和外表面凹纹末端个应处有一棕色圆形环纹。 种仁外被红棕色或黑棕色薄膜, 较小一端略皱缩, 并有一环纹, 和种皮内表面圆形环纹相吻合。 胚乳肥大, 乳白色至淡黄色, 富油质; 子叶2枚, 浅黄色或黄棕色, 心脏形; 下接圆柱形胚根。 气微; 味淡, 有油性。
大风子种子纵剖面(×2)
左: 泰国大风子 右: 海南大风子
以个大、 种仁饱满、 色白、 油足者为佳。
2.海南大风子 种子略呈四面体, 一面隆起, 三面稍平坦; 长1~2cm, ~1cm。 表面灰黄白色至灰棕色, 有多数隆起纵脉纹, 种脐在种子一端。 种皮硬而脆, , 易碎。 种仁不规则长卵形, 外被暗紫褐色薄膜, 具微细皱纹; 胚乳黑棕色, 子叶心脏形稍尖, 色较深。 (见图)
显微判别
1.泰国大风子 种子横切面: 种皮全为石细胞, 外层2~3列类圆形或多边形, 排列不甚整齐, 壁较厚, 有孔沟, 含少数草酸钙棱晶, 直径约30μm; 中层为较厚长条状石细胞层, 径向紧密排列, 相互重迭, 长约200μm, 宽14~20μm, 胞腔呈线缝状, 沟纹细密。 内层为10余列切向排列长条形或一端稍尖, 另端稍膨大石细胞, 长60~180μm, 直径12~24μm, 胞腔稍大或呈线缝状, 孔沟显著。 (图左)种仁外侧为4~5列红棕色扁平细胞, 其内为胚乳组织, 内含脂肪油等物质。
大风子种皮横切面详图(×250)
左: 泰国大风子 右: 海南大风子
2.海南大风子 种子横切面: 全为石细胞, 外层3~5列类圆形或类方形, 壁厚薄不一, 有含草酸钙棱晶; 中层为2列长条形石细胞, 径向排列, 两端稍尖, 长60~150μm, 直径20~30μm; 内层为10余列石细胞, 类圆形、 椭圆形或梭形, 直径20~80μm, 壁厚薄不一, 有含草酸钙棱晶, 孔沟显著, 排列较疏松。 (图右)种仁外为3~5列含棕色色素细胞, 内为胚乳组织。
理化判别 颜色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 种......大风子油数滴,加三氯乙酸1克,..大风子油数滴,加醋酸-盐..大风子油1ml
...........盐酸4滴混合液5滴, 加微热...酸(9:1)混合液5滴,微热....,加浓硫酸
===========================================================================
泰国大风子......显蓝色......................呈深蓝色..........先呈红棕色后
...............................................................呈橄榄绿色
海南大风子
......显蓝色.................
大风子仁模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