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RT●报告打铁还需自身硬:看蔬菜种企转型升级◇王瑜郑可欢销而优则育Vs育而优则销在蔬菜种业领域里,种子企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一定育种能力的企业,一类是依靠代理品种起家的企业。但眼下二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多的代理商进入到蔬菜种子研发领域。山东省华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公司。今年刚满20岁的山东华盛,曾以进口高档蔬菜品种为主营业务,先后引进并成功推广了冬玉、冬圣等西葫芦品种,但如今其官网上对企业的定位却变成了“以蔬菜种子研发为主”的农业高科技种子企业。“每一家公司做科研都是循序渐进的。”山东华盛董事长李兴盛介绍说,公司1998年建立了农场做筛选试验,自此走上了育种道路。目前,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蔬菜良种达200多个,尤其在西葫芦高端市场占有率已超过60%,并逐渐取代国外品种。“做研发,我认为是每个种企都会做的事。”厦门中厦蔬菜种籽有限公司总经理洪金条认为,每一次的转型,都必须有充分的考虑。如何做,什么时候做,这是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松花菜的出现,让洪金条找到了转型的“时机”。如今,青梗松花菜已经成为公司的招牌之一。与此同时,育种公司也在向下游产业链延伸。立志要做“黄瓜育种第一品牌”的天津德瑞特种业有限公司,在巩固其育种优势的同时,摸索出了适合其产品销售特点的“办事处模式”,通过强化服务占据了主产区60%以上的市场份额。“蔬菜种业靠压缩成本生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公司总经理马德华博士认为, 创新是蔬菜种企生存和发展的硬道理,而创新,不仅要有好产品,还需要有好的营销模式和管理模式。筑巢引凤Or联合创业种企的创新,离不开人才。如何网罗人才并留住人才,是种企关注的另一个焦点。“能不能出品种,关键在人。”李兴盛坦言,作为民营种企,公司从专科生不包分配开始招专科生、本科生不包分配招本科生开始,如今已经发展到1个博士、3个硕士,2010 年,成为国内第一个聘请国外育种研究员担任所长的蔬菜种子企业。筑巢引凤,也是厦门中厦的揽才之道。以代理品种起家的厦门中厦蔬菜种籽有限公司,如今已经成为集种子、种苗的科研、生产、营销为一体的专业性种子公司。目前,公司有科研及管理、检验、加工、贮藏、销售等方面专业人才20多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有5人。“先把公司做大,才能引来人才特别是育种家”,洪金条说。和已经完成原始积累的种企不同,处于创业期的种企如何吸引人才?育种出身的马德华认为,企业要学会“画大饼”,制定具体的能够实现的3—5年规划,才能让人卯足劲跟着干;同时,要保证3~5人核心团队的稳定性,让他们过上体面的生活。品种创新Vs模式创新转型是方法,目的在创新。对种企创新来说,品种是绕不过的话题。“要想获得好品种,我认为一定要有态度。要么不做,要么就踏实做。”马德华认为,蔬菜育种一定要定位准确。天津德瑞特建立的商业化黄瓜育种系统,26人的研发团队中,筛选自交系、配组合、初选、复选以至于终选等各环节,专业人员各司其职,
打铁还需自身硬:看蔬菜种企转型升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