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语言的特征
中文1203 董淑涵 120101302
语言有文学语言和非文语言之分,其区别就表现在各自不同的特征上。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物和思维过程。而文学语言这个概念,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学语言,作为语言学上的一个术语,是指一切加工规范的全民语言。它包括科学技术、新闻政论、公文事务以及文学作品等所运用的书面语言。而狭义的文学语言仅指作家作品所用的语言,即“文艺语言”,也称之为文学作品的语言。本文所论述的是狭义的文学语言的特点。
文学语言就是为了构建一个特殊的审美目的服务的语言符号系统。文学语言要在语言的一般交际功能的基础上执行一种特殊的艺术功能或美学功能,以语言文字为物质材料和表现工具,来刻画形象,表达思想,抒发感情,创造意境,通过形象思维,反映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给读者以美感教育。也就是说,它在传达一般信息之外,还要传达审美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文学语言便体现出它的一些深层特征。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文学语言的形象性
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征,是指文学语言手段的形象化特征,即以文学语言写人、叙事、绘景、状物、抒情所形成的可见、可闻、可感等富有具象性、体验性的特征。
形象性是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这是由文学的本质和文学的功能决定的。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征,另外,从美学成因的角度上讲,形象性是文学形象美的载体和本体的统一。而且,形象性是文学形象思维的能动体现。文学创作的形象思维过程就是创作主体在特有的心理定势指引、控制、调节下,将感性与理性、客观与主观有效的统一的过程。
文学语言的情意性
也称作文学语言的抒情性。文学语言的情意性特征,是指以文学语言写人、叙事、状物、绘景时浸透其中的感染人、影响人的情意特征。文学语言的情意性特征,主要是由文学的本质和文学的功能所决定的。苏珊。朗格指出,艺术文化的突出特点是艺术家将表现性和情感意味移入到外部世界之中,就是自然的主体化,也正是这种主体化才使得现实本身被转变成生命和情感的符号
。也就是说,文学语言的感情和意蕴二者不可或缺,正如我国古典诗歌佳作中“言志”与“缘情”的完美融合,如李商隐的《登乐游原》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就是“言志”与“缘情”完美结合的典范。
从美学成因的角度上讲,文学语言的情意性最终决定于文学的审美功能。文学的教育功能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审美来实现的。文学语言的情意性特点是作家对文学功能进一步追求的产物,是审美层次上更高层次的产物。
文学语言的音乐性特征
文学语言的音乐性特征,是指文学语言手段的音乐化特征,即以文学语言写人、叙事、状物、绘景时所呈现的吸引人、打动人的音乐氛围及其特征,也就是和文学一样的形象性、情意性特征融合在一起的语音形式特征。文学语言的音乐性特征,主要体现在由文学语言语音手段所形成的丰富和谐的节奏和韵律上。文学语言的音乐性是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学语言修辞的根本要求。
文学语言反映社会生活,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不只具有形象上的意义,也有音乐性上的意义。在一定的美学指导下,文学的节奏和韵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就是文学语言音乐性特征的体现。朱光潜也有言:“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
文学语言的丰富性
文学语言的丰富性特征,是指文学语言的表达手段和表
文学语言的特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