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流的 “约哈里窗”
(Joseph Luft)(Harrington Ingram)
提出一个介绍自我和相互了解的模型。
开放区:代表所有自己知道,他人也知道的信息。
盲目区:代表关于自我的他人知道而自己不知道的信息。
隐秘区:代表自己知道而他人不知道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是知识性的、经验性的,甚至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未知区:这个区域指的是自己不知道,他人也不知道的信息。是潜意识、潜在需要。这是一个大小难以确定的潜在知识。
通过建立在任务、信任基础上的交流,扩大开放区,缩小盲目区和隐
蔽区,揭明未知区,这就是知识组织的功能。
你知我知(Open),你知我不知(Blind),你不知我知(Hidden),你我都不知(Unknown)。
这是分析人际冲突的一个方法:约哈里之窗。图中两个椭圆代表两个人的全部特征。椭圆中绿色和黄色的部分为自己所了解的自我。两个椭圆相交的绿色部分代表两个人公开的想让对方知道的部分,这部分由于具有开放性和一致性,没有理由去防卫,所以沟通时几乎不会产生冲突,称之为安全区域。同时,两个人都有自己了解,但不准备让别人知道的部分,这部分称为隐私区域。你如果进入对方的隐私区域,就有冲突的可能。不过,这部分由于属于自己了解的,一般冲突均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椭圆中褐色和红色的区域代表自己所不了解的自我。褐色区域是一个很特别的区域,该部分的个性特征属于自己不了解,但别人了解的部分。你可能在无意中触怒别人,但由于他人了解你,可能会告诉你,但又担心伤害到你的感情,这也是一种潜在的冲突。当然最危险的情况就是红色区域,该部分属于未发现的自我,就是自己不了解,他人也不了解的部分。该部分极易引起冲突。
理想的约哈里窗模型如图所示:
理想情况下,自己应绝对多的了解自己,同时将自己的绝大多数自我暴露在他人面前,这样可以形成更大的安全区域,在该区域里,冲突是极其轻微的。当然,也应该适当的保持部分自我,但该部分应绝对的最小化,能有多小就有多小。理论上,人是不可以完全认识自我的。但有些自己所未认识的自我会被对方指出,该部分称为盲目区域,应在双方的努力下向安全区域转移,以减少冲突。还有些自己未认识的自我也未被对方指出,这是危险区域,这些就是冲突的最大的来源,应该逐渐向盲目区域转移,也就是说争取被对方指出来或直接自己发现后向安全区域转移。
当然,约哈里之窗的应用不止这些!在政治上、经济学(客户研究)上也有理论的妙用。
附录:约哈里窗的应用-------怎么进行自我分析:
认识自己,了解自己,除了身高、体重、血压等可以用仪器迅速而简便地测出外,其他诸如对品质、能力、品性、性格等等的了解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虽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设计了众多的测验和量表,但一般人还是不知从何着手讲行测试.更何况一些复杂品质在目前尚没有可行的方法或工县直接测试。因此,人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往往采取一些间接的方法。
通常采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来了解自己
我们看不见自己的面孔,常常借助于镜子,同样,我们不易评价自己的品质,就得依靠别人对我们的态度和反应。这正如心理学家库里所指出的,别人对自己
约哈里窗户理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