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磨损和润滑
摩擦
:在正压力作用下的两相接触的物体,接触面间产生抵抗切向滑动阻力的现象称为摩擦。
1)按运动形式摩擦可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滑动摩擦:作相对滑动的两接触物体间的摩擦。如滑动轴承的轴瓦与轴颈、丝杆与螺母间的摩擦。
滚动摩擦 :作相对滚动的以点或线接触的两物体,其接触处产生的摩擦。如滚动轴承中滚动体与内、外圈间、滚动螺旋与螺母、齿轮轮齿在节点啮合时的摩擦。
滚动摩擦要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2)按摩擦状态来分,滑动摩擦又分为:干摩擦、流体摩擦、边界摩擦和混合摩擦。
11-1 摩擦、磨损和润滑
干摩擦
摩擦面间不加润滑剂时的摩擦为干摩擦[图(a)]。干摩擦时,金属表面直接接触,摩擦大,磨损严重,应予避免(依靠摩擦力工作的零件除外)。
11-1 摩擦、磨损和润滑
边界摩擦
摩擦副间有少量润滑剂[图(b)],摩擦表面上形成极薄的润滑剂膜,强度低,易破裂,致使摩擦面间部分直接接触,这种摩擦为边界摩擦。其摩擦和磨损均比干摩擦时小。
11-1 摩擦、磨损和润滑
流体摩擦
摩擦副表面间被一层压力流体完全隔开时的摩擦称为流体摩擦[图(c)]。摩擦只产生于流体内部分子间,摩擦系数很小,是理想的摩擦状态。
11-1 摩擦、磨损和润滑
混合摩擦
处于边界摩擦与流体摩擦的混合状态称为混合摩擦[图(d)]。混合摩擦时,大部分摩擦面处于流体摩擦,少量表面轮廓峰直接接触。其摩擦系数要比边界摩擦小得多。
11-1 摩擦、磨损和润滑
磨损
:摩擦使零件表面材料逐渐损失的现象称为磨损。
:材料抵抗磨损的能力称为耐磨性。
:被磨损去的表面厚度称为磨损量。
:
一般机械零件的磨损过程分为:磨合阶段、稳定磨损阶段和剧烈磨损阶段。
摩擦、磨损和润滑
:
(1) 粘着磨损。这是金属摩擦副中最普遍的一种磨损形式。
(2) 磨粒磨损。这是一种机械磨损,甚为常见,如开式齿轮的磨损。
(3) 疲劳磨损。受变接触应力作用的摩擦副,表面形成疲劳点蚀,小片金属剥落,称为疲劳磨损。
(4) 腐蚀磨损。金属表面材料与周围介质起化学反应或电化学作用而造成材料脱落,这是一种机械化学磨损。
减少磨损的方法应结合磨损类型来考虑。
一般为:合理选择摩擦副材料、表面硬度和表面粗糙度;良好的润滑:形成流体润滑、或采用含油性和极压添加剂的润滑剂、合理选择润滑油粘度;降低摩擦副表面温度;控制压强等。
11-1 摩擦、磨损和润滑
润滑
润滑就是向摩擦表面供给润滑剂。
润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减少磨损和冷却零件。此外,润滑还有防止零件锈蚀、缓冲吸振、洗除污物和密封等作用。
润滑问题包括选用合适的润滑剂、润滑方式和确定润滑装置。
润滑剂分为液体润滑剂、半固体润滑剂、固体润滑剂和气体润滑剂等四大类。对于一般机械设备,通常采用润滑油或润滑脂润滑。
工业用润滑油有矿物油和合成油两类。
润滑油的牌号是按照油的粘度来划分的。
对于工业用润滑油,标准把温度在40℃时运动粘度在范围内的油分为18个牌号。每个牌号表示粘度数字中心值的整数。牌号数字愈大,油粘度愈高,即愈稠。
11-1 摩擦、磨损和润滑
常用润滑油的性能和用途
(2) 润滑油的主要性能指标
1) 粘度。粘度是润滑油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它反映润滑油流动时内部摩擦阻力的大小。粘度是润滑油最重要的性能指标。粘度有动力粘度与运动粘度之分,前者用于流体动力计算;后者为动力粘度与密度之比值,常用于工业上。运动粘度的法定单位为,常用单位为。
2) 粘度指数。温度是影响油粘度的最重要的因素。温度升高,粘度将显著降低。粘度指数是衡量润滑油粘度随温度变化快慢的程度。粘度指数越大,温度变化对粘度的影响越小,说明油品的粘温性能越好。
3) 油性。油性是指润滑油湿润或吸附于干摩擦表面的性能。吸附能力越强,油性越好。
11-1 摩擦、磨损和润滑
4) 极压性。是润滑油中加入含硫、氯、磷的有机极性化合物后,油中极性分子在金属表面生成抗磨、耐高压化学反应膜的能力。机械在高速重载条件下工作时,要选用极压性好的油作润滑。
5) 闪点。闪点是润滑油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并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它是一个使用安全指标。一般要求油闪点高于工作温度20℃~30℃。
6) 凝点。润滑油在规定条件下冷却,失去流动性的最高温度称为凝点,反映其可使用的最低温度。一般要求凝点比最低使用温度低5
2020年轴承的使用及维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